刘敬出使匈奴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匈奴中的白羊、楼烦两个部落,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路。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能抵达关中。
刘邦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稍有松懈,匈奴用一天时间,就能抵达关中。
这个问题不解决,长安,就不能长治久安。
刘敬又说了另外一个问题:秦中新破,少民。
楼烦、白羊两个部落,离关中近。
关中历经战祸,人口又少。
若匈奴大举南下,长安如何自保。
当年赵武灵王设计第三条路线就是从云中调兵南下,直取关中。
这条路线,被后来的草原民族用来对付中原王朝。
唐太宗时期,突厥曾南下,抵达渭水。
所以,这个问题,刘邦必须要解决。
刘敬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地肥饶,可益实。
刘敬先说了这样一句话: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
随后,又指出了弊端: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
刘敬拿出解决的方案: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
又言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简单说,刘敬解决问题的方案:移民戍关中。
关中人少,就把人多的地方移过来。不仅可以充实关中的力量,防备匈奴南下。还能削弱六国的力量,保证大汉长治久安。
刘邦听后,做出了一个策略:移民。
娄敬从戍边小卒,登上高位,被赐皇族姓,留名历史,主要做了四件事。
1.献策刘邦定都关中。
2.组织刘邦北伐匈奴。
3.以和亲解决大汉与匈奴边患关系。
4.移六国豪族充实关中。
他的出现,为刘邦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1.定都。
2.边患。
刘邦没有因为白登山之围,牵连刘敬。相反,刘邦主动承认错误,厚赐刘敬。
刘敬献策,暂时为大汉处理了与北方草原的关系。
和亲,也被后来的中原王朝,用来处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刘邦又制定了两项措施:
1.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2.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这年岁末,萧何又修建宫殿。
这座宫殿,被命名为未央宫。
从此,长乐、未央,留名后世。这两座宫殿,象征着大汉王朝的新气象。
刘邦北上在东垣击败韩王信残余势力,保证了燕赵与大汉之间的联系。
南下入赵,又临幸了赵美人。
回到洛阳,淮南王英布、楚王刘交、赵王张敖、梁王彭越皆从。
汉九年冬十月,淮南王英布、楚王刘交、赵王张敖、梁王彭越,在未央宫朝见刘邦。
刘邦在新修建的宫殿未央宫,置酒前殿,会见诸侯,又为刘太公贺寿。
酒国三巡,刘邦很高兴,说了一句话: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刘邦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1.嘲讽刘太公当年看走了眼。
2.吹嘘自己的丰功伟业。
史料没有记载,刘太公当时是什么表情。
论务农,养家,二儿子的确比刘邦能干。毕竟,十几年前刘邦,是地痞无赖,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也是反面教材的经典案例。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皇帝。
二儿子,被封为代王。可,这个儿子,太不争气,遇见匈奴南下就跑,爵位被夺。
从刘仲、刘邦兄弟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看不起你,你也别放弃。通过努力,你也能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
刘太公看着一家人,想到了很多。
老大刘伯走得早,其儿子刘信也得了一个刮羹候。
老二刘仲本是诸侯王,却不争气丢了江山。
刘邦是皇帝,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刘交也不错,做为楚王,将楚国治理很好。
原来,刘邦和刘交,这两个儿子,才是君王的命啊!
看着子孙后代,刘太公也知足了。
群臣很有眼力劲,为了缓和尴尬,连忙高呼:陛下万岁。
过了新年,刘邦做了第一件事:移民。
汉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