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三部 第十七章 第一节 281

底色 字色 字号

北纬三十度游记:第十三部 第十七章 第一节 281(2/2)

    他们到了奉节便开车跨过长江大桥,沿着201省道南行,目标就是要奔向世界最大的小寨天坑。车队先是在清澈湍急的河水畔公路上行驶,公路向着盘山上慢慢地攀升着,眼前陡坡急弯逐渐增多,但已爬上峡谷另一侧:“外星人的工作间,就是这儿。”张翰东比划着手势说:“大家先不要争着过来!”只见他与艾利克斯对周围的环境空气作了测量,其结果,艾利克斯说:“这里的伽马射线、地磁极等指标还算正常,只是目前这里是在岩缝里,由于阴暗潮湿,空气较为稀薄,所以,最好这里不能久留,到眼前看看拍个照就行了。”

    大家都在轮番参观,唯独张翰东却蹲下做详细地作了记载:确实看到了七个三角型箱子,与布特教授所说的七个圆球一样,也排列成曲线图形。他还带着手套摸了摸箱子,好像不是金属做成的。艾利克斯也凑了过来,并用类似小钳子的工具,钳下了一个小角,包在塑料袋中准备拿回来化验。

    他们走出洞口,沿着羊肠险道下到天坑最底部,布特安装好超导远红外探测摄像器,从天坑底部自下而上地对数百米高的峭壁做着一圆周扫描时,考察队发现在峭壁内6米深处确实隐藏着七只直径为4米的大圆球。这些大圆球按曲线排列,球面上还刻着一些无法破译的文字与符号。艾利克斯用“裂变径迹法”测定,大圆球距今7500~8000万年,其主要成分是金属钛。

    在天坑底部,布特又带领大家发现了那个多棘恐龙的头骨化石,并讲解着:这是生活在侏罗纪的恐龙,距今1.5亿年至7500万年以前的食肉类恐龙。令人们困惑不解的是,这个头骨竟被锯成相等的两半,之后又缝合,切割痕迹十分整齐,其手术水平与现代医学水平不相上下。很难想象是地球人类所为,那么,是谁实施了外科解剖呢?

    2006年8月,中国洞穴研究协会派了8名科学家和探险家,会同国际洞穴协会联合组织了第九次科学考察活动,对小寨天坑进行为期15天的考察探险活动。据此有人推测,这个天坑,很可能是地外“智慧生命”的一个工作基地。否则,在洞内参观的人们,时间稍长为什么感到浑身像有电流通过而四肢麻木呢?

    人们在困惑到极点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寻求救助。科考队员们走出天坑后,张翰东的头一件事就是咨询大壮。当赵晓敏给大壮发去消息后,大壮当即就发回了答复:

    “张翰东您好:关于重庆‘小寨天坑工作间’问题,经小溪查阅法艾东宇宙档案,那里确系外星人的工作间,但并不是法艾东人的工作基地。目前地球上研究飞碟问题的专家几乎都知道,地球有史以来,经常造访的外星生命至少有四种:即类似法艾东人、试验用动物、类人的外星人、机械人。再细分析外星人种类:一是矮小、头眼较大的太阳系内外星人,如法艾东人;再是身材巨大的,来自太阳系外的外星人。而这个工作间,就是他们在一亿年前考察地球时建造的。当时是为了观测火星大冲莅临小寨天坑上空时,由大圆球接收到信息,再传给工作间处理。但由于当时地球是恐龙称霸的时代,严重地影响了对地球的考察,久而久之将其工作间废弃了。不过,对小寨村来说是好事。这个远古外星人的工作遗址,对于这个由暗河冲击碳酸岩层塌陷形成的地质奇观来说,无疑为之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一定会招徕好奇探秘的全世界人们来到这里,从中发展这里的旅游事业。”

    离开奉节县继续上溯长江,经过云阳县时,只见雄踞长江南岸的一幢飞檐亭阁映入眼帘。向导介绍说,这是巴蜀胜景之一的张飞庙,当时人们为了祭祀三国名将张飞而修建命名的。说话间游船拐过了江湾,经过了万县,又见长江北岸,孤峰突起,寨楼凌空。一问向导,原来是忠县在即。这样秀美的景致,大家岂能错过?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北纬30.03度~30.35度,东经107.3度~108.14度,面积2183平方公里。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忠县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重点县,老县城三分之二被水淹,通过移民搬迁建设,忠县将彰显“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被誉为山城特征,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东方威尼斯”城市。

    忠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繁衍,创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之一的长江摇篮重要组成部分。忠县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2300年。周朝为巴国地,唐贞观八年为纪念战国时期州人巴曼子“刎首留城”和汉末巴郡太守严颜,‘宁当断头将军,而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临州为忠州,民国二年设忠县至今。

    忠县不仅人杰地灵,而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宝寨”、有享誉“江中仙岛”之称的“皇华城”、有被称为“人间胜境”的“白公祠”、还有“避暑胜地”天池山、风景秀丽的翠屏山及“中华一绝”的汉代文物等等。尤其是近代在干井镇开发的中坝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

    游船停泊在石宝寨,在长江北岸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的巨石,陡壁孤峰,拔地而起。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依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形十分奇特,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56米高,全系木制结构。原建9曾,隐含“九重天”之意,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修补建筑时所建的你们发掘了5000年连绵不断的‘通史’式遗址,是这样吗?”

    所长回答:“中坝遗址文化层厚达12.5米,从上到下依次为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唐、宋、明、清,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五千年至今的中华文明史。专家们说,像发掘中坝遗址这样‘通史’式的遗址,不但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因此,1998年中坝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艾晶也问道:“能说说发掘中坝遗址的重大意义吗?”

    所长说:“考古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自199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驻中坝以来,长达6年的抢救性发掘,他们认为中坝遗址,是三峡重庆库区最重要的遗址,其地层堆积之厚、延续时间之长、出土遗址遗迹之丰富,在中外已发现的遗址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其文化信息的蕴含量难以估量,因而被称作重庆库区5000年历史的缩影和见证。需要强调一点是,众多难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遗物,为研究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另外,中坝遗址还有助于揭开神秘的巴文化之谜。中坝遗址最高海拔仅148米,自上个世纪末已被永埋水底,这个‘通史’式的中坝遗址,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从这个观点出发,让我们再一次表示,向考古工作者们致敬!”

    科考队员们沿着北纬三十度线继续向西推进,重庆市在召唤。

    (第十三部第十七章第一节结束待续)

    ;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