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山城重庆
第十七章
山城雾都山雾间奇绝美景星罗棋布
巴郡渝州巴渝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节(281)
奉节小寨天坑外星人工作间揭秘
忠县中坝遗址华夏史水淹城探源
游船停靠在白帝城,长江三峡游程已告结束,同时,也正式登上重庆的大地。
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由于其历史悠久,古有巴郡、渝州等称呼,被gwy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这里地理环境多山多雾,故又有‘山城’、‘雾都’的别名。
重庆座落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度地带,位于北纬28.10度至32.13度,东经105.17度至110.11度。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城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西、南部分别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坡度面积较大的山地、丘陵为主,故有‘山城’之称。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古重庆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继帝位,自翊“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的壮丽景色,还有巴渝文化、民族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都市文化与一炉的文化景观。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特别是雄伟壮丽的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规模宏大,技术精湛的大足石刻等等,都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熏陶、恶劣的环境,练就了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如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独树一帜的绝活,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科考队员是从长江三峡一路走来,到了奉节县地界,他们从渝东北翼线路进入重庆地区。奉节地处重庆市东部,位于北纬30.29度至31.22度之间,属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貌,长江横贯其中,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但科考队员唯独选择了绝世奇观——天坑地缝。
奉节的“天坑地缝”,位于长江三峡西部,奉节县南部兴隆镇荆竹乡小寨村的山区。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9.5公里,面积达340平方公里。辖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最高海拔2084.2米;最低海拔236.4米。地缝中已开发的天井峡大桥至回头石段约5千米,有栈道自罗家坪下到地缝,形成环线。溶洞竖井多而怪异,两岸夹道的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的丛林遮天蔽日,森然欲合;天坑地缝是一道绚丽多彩的丹青长卷;石林、溶洞、洼地、竖井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尤其是‘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直径522米,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天坑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十分宏伟壮观。坑中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经中外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天坑探险,已探明天坑中的暗河经出水洞流向迷宫河,并推测天坑中的暗河来自神秘的大地缝。
天坑,是人们对地理学上喀斯特地质中‘漏斗’的俗称,这一带的天坑多得无法统计,有的小如茶杯,有的大如球场。而小寨特大天坑,是全球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天坑,雄踞世界第一。地缝,也是让中外科学家赞不绝口的一处世界奇观。在两岛山谷之间,树林阴翳着一条神秘的深谷,远处望去宛如大地裂开的一条大缝隙。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片石灰岩地区,竟雕塑出一个神奇而庞大的地下洞穴群。千姿百态的地质、千奇百怪的洞穴、千疮百孔的风景区,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称赞不已,真正是“世界一流魔幻式洞穴”。
自1994年以来,虽然中国、英国、法国、爱尔兰四国的探险家,先后有七、八次来小寨天坑探险,所发现也只能是冰山一角。迄今为止,已知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漏斗,无论是天井峡的宽窄、暗河龙桥河的长度,都堪称“世界之最”。究竟还有多少洞穴及多少惊动世界的重大景观,还很难说清。最起码,小寨天坑现已引起全球科学家、探险家们的共同关注,人们相信,小寨天坑的神秘面纱一定会逐步揭开。
环球科考队员这次来到奉节并不是为了观景,所以他们下船后,便直奔小寨天坑而来。其中如英国地质学家布特等人,都是参加过这里的考察。科考队队长张翰东及美国“nasa”攻关部主任艾利克斯等,也是研究过这里的情况,决心这次要争取搞个水落石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