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第23章 女娲计划(2/2)
但它像一个圆心,从这里出发可以辐射淞沪战场的每一个据点,南临闸北和京沪线,东是江湾和淞沪铁路,东北是庙行、张华浜、蕴藻浜、炮台湾,北通刘行、罗店、狮子林和浏河,西面是南翔、陈行、广福、嘉定,可谓真正的交通中心。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坐在宽大的皮椅上,呆望着墙上的地图,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几万人的伤亡,图上的攻击箭头终于再次前移了一小段。
不过松井石根虽然有些沮丧,但并没有气馁,日军也是执着的部队,他们要达到一个战略目的,决不会吝惜兵员和弹药,松井石根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力攻下大场就可以完全占领上海了,虽然前线部队的伤亡很大,他还是下令第3师团立即开始进攻。
他已经听到风声,日军大本营对上海派遣军的作战效果非常不满意,已经在研究如何改变现在僵持的战场局势,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也必须拼命,当然拼的是手下的命。
防御大场的是桂军174师,桂军武器装备不如中央军,但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171师在突然遭受日军毒气弹攻击而丢掉一线阵地后,师长亲自带队连夜组织反击,付出重大牺牲后将阵地重新夺回,并完整将阵地交给兄弟部队就是铁证。
桂军打仗不怕死是出了名的,他们有勇猛顽强的刚性和坚忍不拔的韧性,在进攻中具有攻击精神,在防御中机动灵活。在军制上,他们在省内采用兵役制,提倡尚武精神,拥有较充足的兵源,对那些到了兵役期的人,如不入伍,即在乡组织训练。桂军非常重视班长的作用,对班长进行各种训练,重在丰富实际带兵和作战经验,因此部队很有战斗力。
10月2日晨,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大地上的雾气,很快就被阳光驱散了,太阳光直射在大地上,一切目标被阳光照射得特别清楚。
日军炮兵的轰击和空军的轰炸,拉开了大场防御战的序幕,阵地上只听得飞机轰隆声和炮弹爆炸声,大场很快就完全裹卷在团团尘烟之中,日军的10多架97式舰载攻击机发出疯狂般的啸叫,接二连三地在阵地上空翻滚,烟柱四起的炸弹落处,密如冰雹的炮弹疯狂地横扫过来,断木直甩半空,石块满天飞起。
在炮兵与空军的掩护下,第3师团随即以大队规模的的兵力一波又一波的拼死反复冲锋。不需要任何的余热,大场阻击战在第一天的战斗,其激烈、残酷就到达白热化。
战至下午,日军的炮火和炸弹,已将守军的阵地夷平,守军的工事只剩下弹坑和堆垒起来的日军尸体。
在这样的战场上,人们已经没有生的指望,只有杀敌的本能。弹药用尽了,援兵还没到,就等着日军近前来,用刺刀、石块、徒手或牙齿去拼命。前沿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共6次,其残酷与壮烈情景可撼山岳。
英雄们的血不是白流的,他们在蕴藻浜、大场等阵地的顽强阻击为**调整战略部署、转移工业设施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已经开始为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布置口袋阵,只是在具体细节上还有分歧,一种方案是:在日军陷入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时,进行反击,持这种观点的人属于稳重派,不用放弃吴福-锡澄工事线,缺点是日军战线也不够长,即使反击也很难有围歼的效果。
另一种方案则是:干脆逐步放弃吴福-锡澄防线,在日军攻击南京时再进行反击,缺点是万一反击不利,南京就危险了。
10月5日,大场和其周边阵地依然牢牢的掌握在中**队手上,远在东京的日军高层的耐心终于消失了,决定将侵华战争主要进攻方向从华北转向上海方面,打破现在战场的胶着状态,急从日本国内、中国东北、华北抽调3个师团组成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迂回上海,协同淞沪地区日军作战。
华北日军调动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国民政府,虽短时间无法确定具体有多少增援兵力,但已经给**敲醒了警钟。
10月20日拂晓,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第6、第18、第师团及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策应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
淞沪抗战进入真正的**阶段,因为在确定日本第10军登陆位置和攻击方向后,薛岳将军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主力苦等的好机会。
他立即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a集团放弃上海,后撤至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与c集团合力坚决阻击上海派遣军;b集团放弃杭州湾的防守将第10军迅速引诱到南京附近和d集团合力加以围歼。
他的具体依据和构思是:
第一、日军增兵后,不会满足于仅得到上海,一定要向国民政府的首府南京进攻,由于太湖的阻隔,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在地理上就被分割为两个战略集团。
第二、第10军进入内陆的进军路线,不能像沿着长江推进的上海派遣军一样,得到日本海军炮火的支援,也就失去了日军的最大优势。
第三、在常熟到苏州,江阴到无锡之间,有坚固的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c集团军在此准备多日,具备阻击上海派遣军的条件。
第四、根据2个月以来和日军的作战经验,只要重兵防守,后方和侧翼不被威胁,阻击上海派遣军一段时间是有把握的,而目前我们在这个区域有a集团和c集团两个重兵集团,合计兵力达到近40个步兵师,扣去一些损耗严重正在修整的部队,也有22个步兵师,兵力和部署是完全能满足条件的。
第五、必须加强无锡、常熟、江阴等地的防守,尤其是宜兴到无锡之间的防守是重中之重,保证a、c集团的补给通道。
第六、利用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逐次抗击,逐步放弃在第10军进攻路线上的金山、嘉兴、南浔、吴兴、长兴、广德等地,诱敌深入,进一步分割其和上海派遣军的联系。
第七、以上地区的中**队,主要是防守杭州湾的b集团,弃守阵地后,向浙江南部转移,待d集团主力反攻时切断第10军退路和补给。
第八、**的预备军d集团,在南京附近已经修整多日,计有25个精锐的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炮兵旅和4个独立炮兵团,空军由于是内线作战,可以保证短时间南京附近的制空权和打击力量,有足够围歼第10军的力量。
第九、日军完全依靠海上补给,不断引诱第10军向西进攻,其离南京越近,进入内陆越深入,进军速度越快,我们断其补给通道和反击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第十、……。
薛岳将军的这个反击计划,得到了顾问团法肯豪森将军和白崇禧等**高级将领的强烈支持,最后被蒋介石认可而迅速得到了执行,**将之命名为“女娲”计划。
这个计划能够实施的基础是,**进行上海会战,是早有准备之战,到10月初,动用了全部的空军,调动了全国陆军总兵力的1/3以上,在南京、杭州和上海这三角地带范围内已经集结了近80个师的部队,而且还多是**精锐,在上海战区是有相当优势的。
以前优势一直发挥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海附近战场区域太小,日本海军的作用又过大,中**队的反击很可能得不偿失,蒋介石坚持不肯放弃上海,也等于是束缚住了中**队的手脚。现在第10军的到来,反而为**预谋已久的反击创造了机会。
(对战略感兴趣的朋友,建议看下这副日军进攻南京的战略地图,非常有助于大家理解薛岳将军的这一战役规划,我们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了,但分析这一地区地形后,感觉中**队如果有书中的实力,反击方案还是可行的。)/month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