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 > 第15章 誓言

底色 字色 字号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第15章 誓言(2/2)


    9月1日,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

    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事后,在彼所御的飞行帽中,捡出珍贵折叠之纸片,内容为铅笔所书秀丽之女子手迹,署名为南通州安东巷三号刘月兰女士。

    于鹏程万里,干犯百死,深入敌阵之时,对此纸片爱惜珍藏,则芳名刘月兰之为阎之爱友,殆无疑义。此少年空军勇士之死,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殒,然对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木村的报道,在日本国内铺天盖地皇军无敌的吹嘘声中,无疑透着清新,透着公正。他的慧眼识珠,也很快得到了验证,此通讯在日本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

    一个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橱窗内陈列烈士的飞行服、降落伞、手枪、子弹壳等遗物。20多天的时间里,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以最后一粒子弹自杀成仁,年仅21岁。因这一壮烈场面发生在敌后,所以我25中队成员均以为阎海文系跳伞失踪,直到9月1日,日本报纸详细描述现场情形后,我方方知。

    阎海文在出发前曾说:“我是一个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3000万同胞复仇!”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阎海文用自己的热血和无尽的深情,征服了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征服了他的对手。他为自己、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淞沪会战初期,中国空军尽管装备落后,但与日本空军交战并不落下风,中国空军的飞机,更多的是在攻击日军舰队和地面部队时损失的,主要是被防空火力击落。

    这一方面有天气的原因,8月12日左右,正好有强台风在浙江海面肆虐,大大限制了日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出勤率,即使在陆地上的中国空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这一阶段空战规模普遍比较小。

    另一方面,受飞机作战半径的限制,日军从台湾等空军基地出发的只能是攻击机和轰炸机,轰炸机群没有战斗机护航也是日军损失巨大的主要原因。

    8月16日以后,华东地区的台风逐渐消退,这使得日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战斗机可以大批参战。这时,中国空军飞机数量少质量劣的弊端显现了出来,在前两天空战中获得的优势地位逐渐失去。

    最致命的是,随着8月25日宝山的失守,日军登陆部队控制区域增加,先后在上海公大、王滨等地抢修了前进机场,使得日军陆军航空兵有了立足之地。

    而中国空军经前一阶段作战,损失了一些飞机,且难以补充,又严重缺乏零部件,飞机只要受伤和发生故障连维修都非常困难,有的时候,需要将几架故障飞机的零件拆下来,才能让其中的一架重新恢复战斗力,而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却不断获得补充,数量有增无减,形势越来越不利。

    到9月初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基本失去一线战场制空权,甚至都无法继续出击,只能勉强进行各机场的防空任务。

    德国志愿空军的到来,对中**队争夺制空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首战并不是在淞沪战场,而是在情况更加危急的华北战场。

    在8月12日的一夜混战之后,日军第六师团经过短暂的修整后,继续开始疯狂的攻击南口,希望能从对手身上找回他们失去的荣誉,15日,日军14师团也开始攻击八达岭中**队第9军的阵地。

    但挡在他们面前的中国阵地,在傅作义、郝梦龄将军的指挥下,35军、9军、骑1军的将士们构成了一道真正的血肉长城,无论日军怎样狂轰滥炸都岿然不动,在南口的573高地,曾经一日5易其主,山上的土都是红色的。

    8月17日,孙连仲集团再次出击,进攻包围在北平南方的日军关东军混成旅团,虽然很快在日军第5师团的侧击下撤回涿州,但还是让日军大本营认为华北驻屯军兵力不足,决定增派援军,调整战略部署。

    8月25日,日军正式建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辖第六、第十四、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下辖第四、第十六、第一0八师团;方面军直辖第五、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

    日本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占领平津及附近要地,在河北中部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以便迅速占领华北。

    寺内寿一大将上任后的第一个作战命令,就调整了香月清司的战略方针,他是属于日军中的主流派军人,对作战目标仍停留在名城要邑之类的地理目标上,而不是像香月清司那样,以歼灭敌方野战军为作战的主要目标。

    因此摆在他面前的北平城就是最好的对象,只要夺取北平这样的大城市,立即就会受到国内舆论的吹捧和军部的嘉奖。

    事实上,这是一种军事思想的严重倒退,但日军的大多数将领恰恰都是这种类型的军人,虽然日军在很多方面都比中**队强,但在战略水平上实在不敢恭维。

    日军高级将领的落后思想,这是中国的大幸,倒霉的是,寺内寿一大将的上任,对北平城内的29军和13军残部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了。

    寺内寿一的攻击重心放在了北平城,战略部署是:调动第20师团支援香月清司进攻南口、八达岭一线,以加强的驻屯混成旅团进攻涿州,109师团充当方面军战略预备队。

    对北平城则采取3面进攻一面防御的进攻策略,以第4师团从东面、第16师团从北面、第108师团从南面向北平发起强攻,而在北平西面,则部署主力部队第5师团,张网以待**突围。他要用3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将中**队从北平城中挤压出去,赶到第5师团的包围圈中歼灭。

    从8月31日开始,困守北平一个月的中**队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29军守城部队,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吃了个亏。

    北平的城墙无论规模和质量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29军的第一道防御阵线也建立在城墙附近,如果是冷兵器时代,城墙是防御方的最有利屏障,但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城墙的防御作用大减,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最好的靶子。

    尽管断断续续和日军已经打了差不多一个月,可那时候日军由于别有目的,都没有动用太强的火力,而这一假象让以城墙为依托的29军前线部队第一个照面就损失惨重。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