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师之前来到中国的,还有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的3个航空团,包括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全部装备,对于他们,老蒋同志更重视,可以说国民政府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虽然只有3个航空团,但其实力非同一般,比中国空军高出几倍不止,他们是第51战斗航空团‘莫德斯‘,第53战斗航空团“黑桃”,各拥有3个大队,164架战斗机,第2俯冲轰炸航空团“殷麦曼”,拥有110架俯冲轰炸机,数量综合已经高出此时的中国空军,质量就更不可同日而语。
战斗航空团装备的是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俯冲轰炸航空团装备的是容克87型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斯图卡。
国民政府空军的发展一直很艰难,自己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即使是国产机,也有不少部件依赖进口。
进口整机麻烦也很多,当时世界各国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一种新型飞机问世后不久就被另一种更新的飞机取代了,经费十分有限的国民政府空军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潮流的,而且哪个国家都不会将最新型的飞机出口到中国,即使林格,也不敢在此时将bf-109等先进战机出口到中国去。
最后,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出了个主意:把购买飞机的经费存入香港的银行生息,等将来需要时再取款购机。
因此在抗战前,中国一共只拥有各式飞机约600架,而且这还是包括逐步收编的各省军阀的航空部队,机型陈旧,型号也比较复杂,扣除各种侦察机,运输机,训练机等等,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仅有300架左右。
更糟糕的是,空军的这300架可战斗的飞机,包括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各个国家的各个时代的机型,机种繁多,维修不易,常常因缺少零部件而使飞机长期趴窝。因此,尽管日本飞机此时也称不上太先进,但只是中日两**用飞机相比,无论是航速、升限,还是续航力、武器、数量等方面,日军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尽管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抗战开始以后,中国空军的表现还是可敬可佩的,他们最初的任务是和海军一起攻击沿着长江逃窜的日本商船。
淞沪会战爆发后,为防止日本海军舰艇溯江而上任意攻击长江两岸地区,海军的很多主力舰艇都在长江江阴段自沉,阻塞长江航道。
中国空军则逐步从内地转场到安徽、江西、浙江和江苏等省参加淞沪会战,初期的战斗任务,更多的是对**的地面支援和对日本军舰的攻击,在第9集团军对上海市区的日军进行围攻时,空军就不断出动飞机助战。
8月12日,第5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率领9架‘霍克-3‘式驱逐机从扬州起飞,第2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带领21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成功的又一次攻击了日军第3师团和11师团的登陆场。
而因台风影响,在中国东海海面游弋的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却无法起飞迎战。
日军舰艇和地面部队连连遭到中国空军的攻击,让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恼羞成怒,8月14日急令驻扎在台北的鹿屋航空队立即出击,以图报复。鹿屋航空队组成由浅野楠太郎少佐指挥的广德空袭队和新田慎一少佐指挥的杭州空袭队。
幸运的是,日军的这次报复行动被中**队及时发现了,第4大队的大队长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刚刚接到海上情报站的通报:云上有隆隆的飞机声,来自台湾方向,似向杭州飞来,机场上随即响起了空袭警报。
高志航亲率21、22中队的霍克战斗机紧急升空迎战,飞机爬升到3000米云层上,四面索敌,不见敌机,随即找个云隙下降,在云缝中与另1架飞机会合。
不久,他发现了1架身涂迷彩的轰炸机。这架飞机双尾翼,双发动机,机翼和机身上印着太阳旗机徽。后边双尾翼间的大圆包里,坐着个日本鬼子,正操纵着炮塔慌乱地转动着,炮口从枪塔中伸了出来。
显然,鬼子也发现了高志航。高志航沉着操纵飞机,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占好了位置,决定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因为那个倒霉鬼此时正在向他瞄准。嘟、嘟、嘟……几十发子弹,像长了眼睛似地掀开了小鬼子的天灵盖。
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200米,150米,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军驾驶员企图钻云逃命。说时迟,那时快,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嘟嘟嘟……,‘霍克2‘吐出两道火舌,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一时间,火光四射,映红了云海,日机像个火球,摇晃着翻了下去,飞机坠地,所载炸弹轰然爆炸,烈焰上冲100多米。
与此同时,中队长李桂丹率领两架僚机在另一个空域也发现了日机,这是1架涂满棕黄墨绿迷彩的双发动机双尾翼的九六式轰炸机。李桂丹与两个僚机相互配合,居高临下,轮番发起攻击。日机后座机枪手拼命还击,但终敌不过我方3架战机的猛烈火力,不一会儿即中弹坠毁。
8.14空战,中国空军以8比0的战绩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中**民抗战的必胜信心。为了庆贺这一空前的胜利,后来国民政府把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8月17日,为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第5大队第25中队副队长董明德带领8架霍克3飞机从扬州出发攻击日军。
中国飞机把炸弹倾泻在日军阵地上,炸得鬼子血肉横飞。作战中,飞行员阎海文驾驶的2510号战机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失去控制后向地面坠去,阎海文被迫跳伞降落,因风向不顺,他被吹到日军的阵地上。
翠绿的大地向阎海文扑来。几乎与此同时,一股股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更急着品尝一下捕捉到中国英雄的快感。
土色的蝗潮聚拢过来,一个圆圈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粗壮低矮的日本兵也许急着看**飞行员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好有机会回国探家,狂叫着要他缴械投降,“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阎海文面对日寇,毫无惧色,从容地拔出自卫手枪,向冲在最前面的敌兵开枪,待只剩最后一颗子弹时,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面对祖国蓝天立正,举枪对准太阳穴,壮烈殉国,年仅21岁。
“嘣”枪响了,沉闷闷的,一股殷红的鲜血象一道彩练,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
围在四周的日军停止了蠕动,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刚才的那一声吼,一声枪响,竟惊得他们浑身一抖。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所看到的这一切。
从他们一进小学校门,支那的愚昧落后、怯懦自私便在他们的脑中扎下了根,十多年的熏陶更使这一观念像铬铁铬下的印记一般深刻。
可倒下的这个眉目清秀的美少年,一开始就显示出股更甚于武士的咄咄逼人的豪气,这怎么会呢?可这又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得令人不容置疑。
下午,旧坡头旁又添新坟。日军列队脱帽,垂首恭立。坟前粗糙的木牌上,几个大字在敲击、震撼着他们的心。“勇士之墓”,为敌人、也为勇士举行葬礼,这在他们是第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