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克隆技术对生殖伦理的挑战
一、“多莉”诞生所引起的轰动
1997年2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发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科技新闻:斯林研究所和英国PPL生物技术公司的一个科研小组7个月前无性繁殖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小母羊,一直存活至今;这只小母羊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多利是这只母羊的复制品而不是后代。人们把这只羊称为“克隆羊”。
“克隆羊”就是无性繁殖的羊,它没有父母双亲,而是某一只羊的“翻版”后代。“克隆羊”身份一公开,立即被誉为世纪最重大的也是最有争论的科技突破之一,引起全世界关注。1998年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1997年世界科技十大突破。美联社1999年2月24日报道,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美国新闻博物馆向美国记者和学者发出问卷,评选出20世纪一百大新闻事件,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绵羊名列其中。
什么是克隆?克隆是英文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其特征是:亲子代遗传物质理论上完全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基因型;经克隆可产生大量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即形成个体群或细胞群。从理论上讲,从动物和植物上取下任何一个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因其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所以这个新的个体应是原来个体的“复制品”,这种现象叫做“细胞的全能性”。
二、克隆技术: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首次克隆成功小羊“多利”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当我们面对“克隆羊”的时候,内心的惊诧不亚于面对原子弹的爆炸:它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高等动物的发育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加快优良家畜品种的繁殖速度,从而有可能使畜牧业也发生一场“绿色革命”;还可以挽救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培育出一批特殊的牛、羊品种,其奶汁中含有各种药物或其他有用的蛋白质;此外,科学家们设想利用这种技术,培育出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器官来源的特殊动物品种,甚至直接利用克隆技术“生产”出人体心脏、肝脏、**、耳朵等各种组织和器官,供临床使用。克隆技术在医疗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科学界普遍支持进行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研究。利用克隆技术,可以用患者本人细胞培育出新组织,用来治疗神经损伤、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组织具有与患者完全相同的遗传结构,因而不会产生排异反应,也解决了移植组织来源不足的问题。美国、欧洲的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多利的培育者威尔莫特。
1997年,英国科技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就目前所知,克隆技术至少可在五个方面为人类造福:促进人类了解生物生长发育的机理,特别是发现影响生长和衰老的因素;为移植手术提供合适的器官;大批量生产制造某些药物的生物原料;为科学实验提供更适合的动物;培育家畜家禽优良品种。
三、克隆人的伦理问题
有相当多科学家和各国政要对这一技术将产生的副作用表示严重关注。他们认为这种技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不良影响,导致一些疾病的大规模传播。作为一种刚兴起的新技术,在理论和实用两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克隆羊多利“之父”、英国科学家威尔莫特1998年7月在东京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克隆技术“还存在着许多尚未搞清楚的问题”,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上需要冒险,但是在应用上应该慎重”。尤其令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克隆技术被应用于人类自身的繁殖,从而进入制造人的时代,对人类传统的伦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人也能被克隆,那么,历史可能就将进入批量生产人的时代。过去,人类繁衍被视作是爱情的表现形式,两情相悦,结婚育子。而这项技术,则有可能打破这个模式,进入组装人的时代。这种人真正的父亲母亲将不是克隆时细胞被使用的那个人,而是科学家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