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生育、计划生育、无性生殖
没有生育行为,就没有人类的更替与演变。人类对自身生育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育方式也正是在人类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才逐步由自然生育演化到计划生育以及无性生殖。
一、自然生育
(一)概念与过程
所谓自然生育,是指无任何人为的干预措施调节下的生育行为。人具有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从生物学上讲,人类的自然生育与其他动物没有区别(详见第二章性生理基础)。当男女两性经过青春期发育达到性成熟后,便具备了两性结合产生新生命的能力。在人类对生育现象的认识处于盲区时,生育过程完全是按照新生命的诞生轨迹“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实现的,即**→受精→怀孕→分娩。
**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后,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细胞,称为受精卵(或称为合子),这一结合过程称为受精。**的频率与方式是影响受精和怀孕生育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男女两性自愿结合的婚姻形式下,**频率较高,从而生育子女数也比较多,拉丁美洲属于高生育率地区,这与该地区盛行的两愿婚姻分不开。
怀孕是生育的决定性条件。**并不一定导致生育,只有当男女间的性行为产生了受精卵并存活下来,接着植入子宫内膜而着床,才能造成女方怀孕。因此,要使女方怀孕是生育的另一个决定性条件。人的怀孕生育能力不是终生的,只有进入青春期后才具备生育能力,而且妇女绝经后由会丧失生育能力。一般而言,20~29岁是女性的生育旺盛期,30岁之后开始逐步衰退,到了50岁就基本失去了生育能力。
分娩是生育的终点站。妇女只有通过成功的分娩,导致活产婴儿的出现,生育过程才算完成。在自然生育下,非自愿原因导致的终止妊娠是影响成功分娩的主要因素,如男性和女性的精子或卵子的缺陷导致早期流产,孕妇的疾病或外科创伤导致自然流产。
(二)特征描述
在自然生育状态下,人的性行为与生育往往是高度的统一。男女的结合、**的目的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更多地直接指向生育。远古时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死亡率极高,出于保存人种的需要,人们视生育为神圣之事;另一方面是原始祖先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极低,根本无法明白和弄清女人生儿育女的真正原因,只是简单地认为:用男人的**与女人的阴器相交后,就能诞生新的生命。因此,便将这一功绩片面地记在男人与女人的具体器官上。男性器官与女性器官便成为远古时代人类敬奉的图腾,崇拜生殖器,将生殖器称为“神器”,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详见第一章绪论)。在狂热的生殖崇拜下,具有生育能力的男女就显得“伟大”、被认为是延续人种的功臣,而不能生育的妇女则被认为是“废人”,没有地位。
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处于自然生育状态,其直接后果是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高。自然生育的主要特征是:妇女结婚生育年龄开始早,结束迟,生育时间长,生育高峰期长而分散,每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都比较高。可以说,在自然生育条件下,大多数已婚女性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花在生育孩子上,在生育重负下艰难生存,成了生育的“工具或机器”,人生价值也被定格于生儿育女的家庭琐事中,与外界几乎是隔绝的。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医疗条件的相对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而自然生育模式仍然没有改变,结果是人口的快速增长。
(三)原因阐释
自然生育作为人类最早出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生育模式,其存在有着深刻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口的生存完全依靠自然环境提供的现成食物,食物来源极不稳定,饥饿死亡率很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极差;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也十分频繁;几乎无任何医疗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人的寿命很短,人口死亡率特别高。当时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种的保存和延续,为了弥补多死,必须多生。所以,人口的出生率也很高。据估计,原始社会的出生率高达50‰。
即使到了当代,由于食物短缺,仍然有许多欠发达国家儿童死亡率非常高,一个家庭为了保有理想数目的成年子女,也必须大量生育。
2.社会经济原因
生育是新生命的孕育与诞生过程,要受生物规律的支配。但是,不同时期的生育率的差别用生物规律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这是因为人的生育行为还具有社会属性,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育观念不同。自然生育下的高生育率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分不开。
从宏观上讲,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生产劳动以强体力支出为主,劳动力的数量影响着生产成果的多少;微观上讲,与低生产力水平相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或小手工业,家庭人口数的多少影响着家庭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体力型的劳动方式下,更为明显的差别是男性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最大,“养儿防老”尽在情理之中,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育方式,人们普遍采取早婚早育、多育密育、生育男孩,几乎无任何生育节制的自然生育模式。
自然生育与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分不开。在人类很长一段时期内,女性主要承担家务劳动,很少从事社会生产,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使得女性在生育上毫无自主权。丈夫的经济地位决定在他们在家庭生育活动上的绝对发言权,多数女性在无经济地位的前提下,只能顺从丈夫的意志生儿育女。
对于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地区,宗族、家族观念也是支撑自然生育的根基。如我国封建社会广为存在的“传宗接代”、“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家族观念,也刺激着各家庭倾向于自然生育。
3.科学技术原因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医疗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人们的生育行为是“顺其自然”,结婚、性、生育三位一体。即使一些人因某种原因想终止生育,但往往也苦于无避孕节育手段不得已而连续生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