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轻柔的雨丝随着秋风飘洒着,如烟如雾地笼罩在原野上,也带来了一丝秋的寒意。张一鸣坐在小车里,闭着眼睛,靠着椅背休息,脸上满是倦意。战斗结束后,各种善后工作本来就多,他还得忙着接见记者,接待前来慰问部队的老乡,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此次长沙会战,日军集中10万兵力南征,却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部队的作战目的,南下的各路日军都受到中**队有力的打击,一部分甚至陷入包围圈遭到重创,不得不狼狈后撤,退回原出发地。消息传出,举国沸腾,一时间,“长沙大捷”的喜讯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官方、民间都在以各种方式庆祝。
117军的番号当然也上了各个报纸,张一鸣这个名字再次进入国人的眼球。这次作战,新25师在富门坚守4天,消灭日军2千余人,在忠义又歼灭日军渡边联队。105师的战绩也不错,而且一路追击一个旅团,对方归心似箭,物资丢弃不要了,发现堵击他的中**队也不应战,绕开道路而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还手,像被打痛了的狗一样夹着尾巴拼命往北跑,一直跑回战前的驻地,105师捡到的战利品多得连自己都吃惊。长沙会战结束后,117军带着战利品返回了驻地。
当地民众得到自己军队得胜的消息,顿时欣喜若狂,县里、乡里的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纷纷派出慰问队慰问从前线凯旋归来的将士。
几天来,慰问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领队拿着大红锦旗和慰问信,队员们赶着马车,马车上面满载着上好的猪肉、牛肉,叽叽嘎嘎乱叫的鸡鸭,大坛的好酒和新鲜的瓜果蔬菜,一路燃着鞭炮,敲锣打鼓地来到军部。对于老百姓的热情,张一鸣感到很欣慰,尽管军务繁忙,还是亲自出去接见他们,不住地向他们拱手道谢,一张脸上满是笑容。不过,此时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了,他正赶往位于忠义西面的九原坡参加117军阵亡官兵的悼念仪式。这样的天气倒是适合凭吊亡灵,蒙蒙的秋雨似乎是老天爷也为将士们的忠烈所感动,从而留下了哀伤的泪水。汽车停了,赵义伟叫了他一声:“军座,到了。”
张一鸣睁开眼睛望车窗外一看,陈子宽和左凌峰等人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下了车,孙翱麟和武天雄也从后面的车里下来了。九原坡是一脉连绵起伏的小山丘,最高的那座山峰上全是葱葱茏茏的苍松翠柏,宁静清幽,只有树干上的一个个弹洞还显示着激战过后的痕迹。一条用青石板新铺的道路穿过树林直通山顶,张一鸣脱下军帽托在手上,缓缓拾级而上,身后跟着几个衣领上将星闪烁的军官。山顶上耸立着一块高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陆军第一一七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几个刚毅苍劲的大字,底座上整齐地刻着两排字,“青山忠骨,浩气长存,”“碧血丹心,凛冽万古”,前面还立着一块长方形石碑,碑文是:“长沙地控南北,为扼守西南之门户,倭寇垂涎以久,千里奔袭妄图占之。新25师富门迎敌,程刚营血战龟背山,全营壮烈牺牲,后围歼寇第六师团渡边联队于忠义。105师阻敌汨罗江,寇败退。长沙无恙,系将士用命之故,而烈士之精神,义塞苍冥,万古不朽。”
全是张一鸣亲手题写的。周围的小山上满是坟茔,望去让人触目惊心。4000多座烈士墓按部队的番号排列着,宛如正在列队出征,只是官兵们去的已是没有归途的征程。这些坟墓中最大的是一座“官兵冢”,里面埋的是那些被炸成碎块的官兵的躯体,因为实在难以区别,所以让他们长眠在了一起。虽说慈不掌兵,可张一鸣看着这一切,心里还是忍不住发痛。树林里,一只杜鹃在悲戚地叫着:“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烈士们已经归去了,他们魂归故乡,而把忠骨留在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