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送大伯开西南岔三天后,爷爷因猎枪事件挨斗也有了最终结论。有人把先前牵走的牛和拿走的地契送回家来,牛背上还驮着两麻袋辣椒。来人说,经土改工作队认真复查,认定爷爷被斗错了,表示道歉,今后坚决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本应该退陪全部财产,因先前拿走的猎枪已上缴区政府,要不回来了,就只好赔偿两麻袋辣椒。渔船没动,在江边拴着,还归爷爷所有。
来人走后,奶奶说:“我估摸这工作队不能冤枉人吗!”爷爷却不以为然道:“狗屁!他们把我吊在老榆树上悠了两个发昏,我都没吭一声,拿我没法子,就说斗错了。”奶奶撇撇嘴:“别瞎吹啦!大姐夫都看见了,刚吊上没撒尿的工夫,你就冒汗叫唤了。要不是工作队长说话,你也快告饶了。”爷爷的谎言被奶奶不留情面地揭穿,并不脸红,反而提高声调嚷道:“告饶?死我都不会告饶的!别看我平日里心肠不太硬,骨头可从没软过!”奶奶就白了爷爷一眼:“你能耐!行了吧!”爷爷这才低声嘟哝道:“最起码我那阵子挺过来了。”
西南岔土改后,除了地主刘大斗被没收了大部分土地财产外,家家户户几乎都分得了土地,我妈妈也分得了两亩水田。但分到田地不久,爸爸就在县城分得了房子,妈妈和大哥被爸爸接近了县城,水田就由爷爷耕种了。
爷爷毕竟不是地道的庄稼人,两亩水田侍弄的还算精心,每年都能收回千八百斤水稻。退回的几亩旱田则经常是草比苗高。收得粮食总比别人家少几成,受到村民的耻笑。有人还编了一段顺口溜。在村中传开:“西南岔,南头高。北头洼,中间住个老疙瘩。老疙瘩,能耐大,种的高粱象谷子,种的西瓜拳头大。”爷爷听了也不气恼,回驳说:“管他大小,谁吃了谁甜。谁吃了谁知道味道好。”
爷爷田里损失田外补,下田干活经常拎着旋网,歇息时到江边甩上几网。有时甩上隐了。干脆来个小半天。傍晚,爷爷拎着鱼回村,故意放慢脚步往家走,逗引的孩子们围着身前身后转。有时,爷爷鱼打得多了,就挑到青石镇集市上去买,零花钱反到比终日土里刨食的庄稼人便当。家中过年像过年,过节像过节。个把月就能吃顿猪肉炖粉条。油盐酱醋家中从来没缺过。奶奶的果匣子里,也没断过槽子糕。家境在西南岔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新中国宣布成立四年后,也就是一九五三年,爷爷家乡一带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松花江水暴涨。江边很多庄稼都被水淹没。西南岔村村长姜大牙到青石镇开会抗洪会议,领回来的却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接到了青石镇乡长的指示,乡长还说。这是县里在西南岔搞的试点,要求西南岔。两个由内完成任务。做到抗洪和建社两不误,为全县做好示范。
村长姜大牙回西南岔后。立即召集乡亲们来他家的大屋子里开大会,动员大家入社。姜大牙说:“官家已经许愿,入社提倡自愿,各家的土地、牛马牲口、花轱辘车啥的农具,都允许算价钱入社,谁入的牲口多,农具多,年底分红时的租金就多。土地入社后,大家一起种,再不用一家一户刨了。牲畜入社后,有专人喂养。”
可是,动员大会召开半个月过去,就是没人报名入社。姜大牙急得满嘴起火泡,天天阴着老脸。
当时,所谓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初级社,都是以一个自然村为一社。土改后,西南岔村民之间的土地虽然按人口平均相差无几,但牲畜、农具的拥有量,差距很大。大多数贫穷的没有牲畜的人家,或农具少的人家如果入社,吃不到租金或仅吃很少租金,他们觉得收入并没有完全扯平,不愿报名入社。少数富裕的人家虽然牲畜、农具多,有定租吃,但牲畜累垮了咋办?农具弄坏了谁修?细算起来还不如单干实惠,他们觉得也有些吃亏,因而不愿报名。
爷爷对入社倒是有些心活,但不是为了吃定租。爷爷家有一条破船和两张渔网,算不上农具,也入不进社里。仅有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花轱辘车可入社,也吃不了多少定租。姜大牙说“土地入社后,大家一起种,再不用一家一户刨了。牲畜入社后,有专人喂养。”这是爷爷心活的主要原因。
爷爷不愿种地由来已久,不必细说。单是那头老牛,天天要吃草,也够忙活人的了。那天爷爷喂牛时的谷草没用铡刀铡,被奶奶瞧见,就责怪爷爷糊弄牲口。爷爷只说了一句:“谷草没铡,牛更愿意吃,像你愿意吃面条似的。”奶奶就骂了爷爷两天。
这次姜大牙动员大家入社,爷爷回家就和奶奶说入社的好处,还有意回避了牛的事情,小心翼翼地说他想入社,奶奶说:
“等老儿子回来,听听他的主意。”
然而,他们的老儿子,也就是我爸爸,当时正在县城忙于兴修防洪护城大坝,已经近半年没来西南岔了。奶奶想孙子,跟爷爷骂过好爸爸几次:“这狼心狗肺的老小子,也不知道带大胜子常回来看看!”
爷爷就附和奶奶说:“八成光忙着升官了。”
这天,姜大牙情急之时终于想出了新主意,再次召集乡亲们来他家大屋子里开会,动员村民入社。他还特意请来了青石乡的一位副乡长来作讲话。这位副乡长性姓陈,据说是念过国高,上过大学。他说话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人送绰号陈铁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