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我离开的两个月时间,武汉最大的变化就是电视台多了一个频道,湖北电视台,是草创的省台,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省里最大的市电视台,政府大力支持下,一帮年纪稍长的电影和文化工作者打头,手下是高考第一批刚毕业的学生和编剧,设备都是借来的,电视台就在武汉电影制片厂里,一墙都没有隔。
初期人手够了,但都没经验,他们要我也进来帮忙,写写剧本,排排节目之类,我拒绝了,理由就是要专心致志学写作,其实是不想再做既没名又钱少的蓝领苦工了,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赚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许多事情以后,我改变了初衷,没钱办不了事情,有钱反而是坏事,恰好过几年我缺的还是钱。
电视台的同志们在我回来的那几天退求其次,不要我的**,只要剧本,偶尔编编,一个月能保持一本就够了,质量最好等于《亮剑》或者超过《亮剑》,他们殷切拍马屁,说:“王喜同志的《亮剑》是我们看过最好看最真实最热血沸腾最…………的电视剧。”
“哪里哪里,比起能在半个月内拔地而起一个电视台的同志们,我是班门弄斧了。”我返送一个马屁,马上转了口气,说:“不过,实不相瞒《亮剑》已经是鄙人的极限了,这点水平还是不出来献丑的好。”
委婉和谦虚地过了头,他们会错了意,说:“没事没事,能写就成了,报酬方面—可以特殊地优厚,剧本当然也可以不限革命题材。”
冲动点的年轻人差点就脱出口,《本色男女》那样的也行。
我摇摇头,直接地拒绝了:“我写不了,没能力,没精力,也没时间。”
他们很尴尬地看了看余伯伯,他是被请来当说客的。
余辰生伯伯咳咳了,说:“我说小喜啊,有时间就写一两本嘛,我知道你为难,什么你王阿姨那?哦,恩,啊,我明白了,看来你真得没时间了,这不怪你,听说最近还病了,年青人要好好注意身体啊,这几位同志我看他实在是不行,等以后王喜同志有空了,再给你们写也不迟嘛。”
社会主义的党员都不信佛,肯定对佛教的“无间道”这个词一无所知,他们无可奈何地,起身要告辞,说:“既然如此,打搅了。”
我看着他们,忽然说:“湖北电视台就没编剧了?”
“有,不过……”他们回过头,回答。
“不过,你们觉得都不够好,但武汉电视台的当头一炮一定要打响?”我说:“很遗憾比《亮剑》好的剧本我真写不出来了。”
他们立马说:“我们明白,明白,不过……”
“不过最近我很忙,剧本是没有,却能给你们一点点的建议。”
他们做出洗耳恭听状,我按非逻辑惯例问:“中国有电视的人民多吗?”
他们摇摇头,我自问自答:“基本上一个小区两三台就不错了,我们看电影比看电视多。”
他们点点头,我往下说:“不过《亮剑》是我们没有看过,以前没见过现在见着了,当然觉得好。”
他们恍然小悟了,我下结论,说:“所以照着写就行了。”
他们不同意,说,艺术最大的敌人就是重复。
我纠正:“艺术最大的敌人是没人欣赏。《荷塘月色》还要人看得懂才行,起点高了反而不好。”
没让他们再说,我继续:“革命剧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我们耳濡目染多年,要写出好作品还不容易…………”
和这群人忽悠了半天,就差没让雷锋显身说法,告诉他们,群众爱看的革命其实是从平凡的人物身边的小事情,偶尔端着枪像兰博一样狂扫,干净利落的干倒所有反动派,真不需要多么的复杂。
交流了一段时间,基本上他们有些门道了,我再透露点,后面看过的流行电视剧情,不介意他们拿去用,反正是剽窃的,不用白不用。
送走来人以后,余伯伯望着他们,问我:“最近有空?”
“杂志社很忙。”我耸耸肩膀坐在那张梨花木椅子上,说。
“不要紧,我跟你王主编说了,湖北文联开了个写作研究会,你一定要参加。”余辰生伯伯说:“姚雪垠老同志亲自讲课,这机会少,你不能错过。”
“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