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理想年代:第六十三章(2/2)
到后来,几乎到锱铢必争的地步,我认为有必要改进的场景都速写在纸上,和工作人员议论。
比如李云龙俘虏国民党军乐队的一段。
李云龙一直背对着镜头,跟正对镜头的军乐队队长说着话。
本来军乐队队长是站在表演台上,是高高在上,但和李云龙说话时,不得不弯下腰和他搭话,就显得更卑躬屈膝。
直到军乐队奏响胜利的军乐,李云龙才半转身手伸得笔直,指着身后的队伍说:“跟老子奏起来。”
大家觉得这段很好,有气势。
《亮剑》我虽然很熟悉,但不可能每个细节都记得住。
象这样的场景很多,大家是议论出来的,有时我错,有时我对,跟梁英导演也不客气,他没在意,笑着说我。
“你就是这里的第二场记。”
我自知这其实是老毛病了,码的文字里,总喜欢藏点东西,花了些心思的东西,也许大部分读者只是一略而过,但自己得到了满足,起码象是在耍一个小聪明,期待博人一笑。
拍摄顺利的度过了抗日战争,各位同学渐入佳境,越来越收放自如,张峰同学说他有时觉得自己好象就是李云龙一样。
轮到解放战争,对于我来说一点障碍没有,但其他在这个年代的人不同,历史书上虽然明明白白地写着“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我党在日军后方。”
但大家仍然更愿意把国民党放在“消极抗日,积极**”的位置,以至于,在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军”的ai直线下降,对付日本鬼子还能丢丢手榴弹,对上**的解放军除了逃跑,就是被俘,不真实。
连李云龙受伤那段,也要安排成国民党的楚云飞打黑枪。
我看这样不行,找了张椿桦,说:“张指导,我们为什么会先弱后强的战胜国民党?”
“因为我党有人民。”
“但国民党控制的人口更多。”
“因为我党得民心。”
“那不就得了,正因为我们党民心所向,有自己为大众的信念,才能战胜蒋介石的国民党。不关战斗素养什么事,不都是爹娘生的两脚两手,敌人越强,我们就比他们更强。”
以后许多次战争,也并不是靠人海就能堆过去的。
身边这只协助拍摄的队伍,有几次战士们正在休息的时候,一个营级干部一声令下:“安静!”
我亲眼所见,那块地方马上就象没有一个人一样,还都是新兵,用句二十一世纪的话讲:什么是素质?
有这素质,我们怕过谁?
――――――――――――――――――――――――――――――――――――――――最近状态不好,写得都是流水似的文章,水而且字少,甚感不安,不是遇到瓶颈了,而是自己处在疲劳期,有一丝厌倦,写得很烂。
另外最近天气变化大,各位小心感冒,我就感冒了。
又及:昨天推荐罗衣女同学的,连接失败(怪她:),今天重来一发。
起点-<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