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这一届短篇奖,第一名是当然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果然是作品源自生活,全国高考题皆是知青见闻、下乡两三事等等,所以手上拿着的获奖名单上,王蒙的《悠悠寸草心》、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刘心武的《我爱每一片绿叶》、方之的《内奸》,描写地是文革后中国人民的生活以及那场运动带来的影响,又及反思历程,当然中国文革后的文坛上并不只是“伤痕”和“反思”派,还是比较百花齐放的,当时的文学类型还是比较开阔。
今年反响最大的还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有名的“改革派”,许多人纂文批他,说他的乔厂长“充当不了消防队员”。“作品从始到终缺乏对**、‘四人帮’的深仇大恨,反倒充满了对揭批查运动的不满和诋毁”。头一次听说文学评论可以这么写,难道是教科书常说的“历史局限性”?
他的里提到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周总理老早就提出了,没能实现,就是经常可以在小学生作文里可以见到那个四个现代化。
至于我,早在百进十,就被pk掉,《黑板》是老黄历了,中国文学还不到青黄不接的年代,这次参选的是,我又写的一篇关于文革的短篇,名字叫《回归》,其实是《亮剑》的外篇吧,用的还是赵刚这个名字,讲地是赵刚被批斗致死,留在老家的十岁独子被抛弃在街头,被殴打折了一条腿,村里红卫兵毛小兵,见其可怜,背着他,翻山越岭地走走躲躲了许多天,直到把这个遗孤送到军区,他也在漫漫的逃亡路上,与将军独子的接触中,感到“原来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这篇文章又投到了《收获》,据说巴金看过后对旁边人说“王喜这小鬼又在找麻烦了”。王建安政委跟我谈,许世友将军是先看的《亮剑》,后来有人给他阅了《回归》,这位梗直的将军读完以后,苦笑了一声,那天白口喝了半瓶茅台。
这一次王阿姨颇有微词了,做为《世界月刊》的副编辑,经常在别的期刊上发稿,“成何体统”,其实她知道一本介绍国内外文化的社会杂志,不可能刊发这么严肃的文学作品,但乘机勒索一番又何妨,我也豁出去了,七月份开始在《世界月刊》上连载了一篇科幻,死“那个”也不怕开水烫了,大大方方地签了“王四”的笔名,开始连载。
故事的结构受到了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影响,世界观与之类似了,在走出太阳,地球上的诸多国家开始为争夺外太空资源,明争暗斗,主人公阿迪,是个天文学家,他最近观测到太阳在最近有异常活动,黑子爆发频繁,原来是太阳提前到达了临界点,不出三百年必将毁灭,人类如不采取行动,即将有灭顶之灾,更让他忧心匆匆地是各个国家的敌对姿态,在这危机的关头,他只好和他的秘书,其实是中央情报局特务的丽亚,求同存异之后,两人一起踏上拯救全人类之旅……………………
初刊名叫《拯救地球》,后来换成了《我的太阳》,刚写了第一篇,我就大胆地“预言”了苏联地解体,世界多级化发展,温室效应、恐怖主义以及带文逗死的电脑。这篇创作了三万多字,情节越写越开,约估计不到一个长篇,是完结不了的,不得不后悔把场面铺得这么开,只会在教堂里放鸽子,就别揽战争片,物理和数学上面的专业数据只能叫余清佩代劳了,毕竟没有郑文光老先生这种功底。
巴金拍过电报给我,寄来了《回归》的稿费,顺便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我的太阳〉能否在〈收获〉上同时刊发。”
王阿姨一张笑脸,说:“小喜每月就写三万字稿好了,别累着自己。”
于是,巴老的建议,我都给推了,他老后来见面就说,“连《飞向人马座》,《收获》都能刊,小喜同志太小气了吧”。
我比窦娥还冤。
然后,跟着这篇科幻而来的批评声如潮,我比蒋少龙幸运,大部分声音没针对文字,人身的指手画脚比较多,比如唯心主义、不务正业、低级趣味、形象猥琐………………他们就爱给我戴高帽,拿原则、阶级、和大道理压人,老生常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