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历史真的是小人物来创造的,大人物苦心经营谋划也许没有什么效果,但小人物不经意间的一个措施却能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比如老牟。这厮在苏联混得风生水起,在和科克维奇搅和在一起后,颇有点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味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差不多弄回去了数十架飞机。有客运打飞机,竟然还有一架战斗机,虽然不是最新的米格,但好歹是他能力的体现。
苏联有个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苏联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俄语意为磁山城。位于南乌拉尔山东麓 ,南西伯利亚铁路与乌拉尔河交会处 。面积317.6平方千米,人口约42.2万,该市因1929~1931年建钢铁联合企业而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60 年代中发展迅速。70年代前铁矿出自附近的马格尼特山。以后改用北哈萨克的库斯塔奈和中央黑土区库尔斯克的铁矿石。焦煤来自库兹巴斯和卡拉干达 。
围绕钢铁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还发展了冶金及矿山机械、化工、建材、金属制品及加工等部门。可以说整个城市基本上属于一个重工业的集中地。城市位于乌拉尔河两岸,沿河修有一座水库。东岸为工业区,再向东为矿山,其间沿山麓为居民区。
或许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完全没有叶卡捷琳娜这座乌拉尔最大城市那么出名,但实际上叶卡捷琳娜除了更有纪念意义以外,无论是对前苏联还是对后世的俄罗斯,都不及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重要。
其实这座城市能够发展起来,虽然有着天时地利的原因,但是却有一段不得不提到的历史,这段历史应该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即使过一万年也不要忘记。可惜的是,随着21世纪某位领导人的一个签名,中国的百多万领土永远不是中国的了。
抗战结束后,1945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向美、苏建议:凡属日本及日本国民在华领土内所有全部产业权、契据、利息以及各类财产,包括房屋、发电厂、各种工厂、船只、船坞、造船厂、机器、矿业、有线及无线电设备材料、铁路、车辆、修理厂等等应认为已让予中国;凡属同盟国约定归还中国之领土,如有盟**队驻扎,应采取一切必要及紧急办法,防止敌人从事摧毁、破坏、隐藏、移动及转让等行为;关于分配日本国内各种资产,中国应享受优良百分法,及交货优先权,以抵偿中国国家及人民所受之长期牺牲与损失。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复函表示,苏.联完全理解中国对日本赔偿问题的立场,具体办法应由中苏美英组成的对日管制委员会做出。美国还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访问时,就表示支持中国的要求。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见宋子文时说,“中国抗战八年,苏对日作战仅数日,向日本要求赔偿,中国自应居首位。”英法等同盟国对中国的正当要求也表赞成。在当时看来,日本在华资产,作为对华赔偿的一部分,在国际上并无问题。但是谁也没想到,都认为没有问题的事情却出了问题。
其实这也和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仁义有关,中国总以为大家都会在规则内玩游戏,但实际情况却是弱国无外交,即使签订了条约的事情别人也要违约,何况还没有签订条约。其实中国人却是忘记了,近代史开始以来,西方国家种种撕毁条约的事情了。
斯大林是一个多么野蛮强势的人,历史自有公断,.他对自己统治下的苏联强势也就罢了,对别国同样非常强势。
斯大林虽口头上对中国以日本资产作为赔偿的.主张表示同情,但实际上他对东北的日本工业早就另有打算。在签订《雅尔塔协议》时,他对罗斯福要条件:恢复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在东北的全部特权,否则他无法对人民交代苏联为什么要出兵中国东北。注意,是全部特权,那时候苏联在中国东北基本上处于野蛮的烧杀抢掠状态,哥萨克的凶残是出了名的,而苏联红军表面上是彬彬有礼的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并没有拖离这种凶残。
这是斯大林公开说出口的出兵东北的目的;还.有没说出口的目的就是把东北的日本资产全面占有、重点摧毁,然后实行垄断性的经济合作。对后一目的,是后来苏联代表在与中国国民政府进行经济合作谈判时透lou出来的。
所谓全面占有,.就是把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红军的战利品,由红军全面接收。重点摧毁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拆运到苏联,满足自己的需要。剩余的部分,一分为二,中苏各占其一,双方再进行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以免第三国(美国)的势力进入东北。这三个环节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全面占有和重点摧毁。三个环节都服从于苏联国家安全的目的。由于东北的轻重工业几乎全为日本的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以及满铁株式会社所垄断,苏军占领东北后,首先将这几个垄断组织的头头满洲重工业会社总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级经济管理人员抓起来,拘留于长春寓所,严加看管,然后从他们口中索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证明,东北某某企业是为关东军服务的,日本资本占多大比例,以便为苏军将企业攫为战利品提供“事实根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