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权御大宋 > 一百一十二章 胜天一子

底色 字色 字号

权御大宋:一百一十二章 胜天一子(2/2)


    所以在一千年以后,终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政策,名曰:“收归国有”。

    在兼并完成之后,世道变得更乱了吗?并没有,反而逐渐好起来了。

    因为大量农村人口逐渐往城市集中,当然这必须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

    随后国家对城市的治安重点整治,郊区闲散人员减少,那种“忙时务农、闲时劫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所以古往今来土地政策的矛盾根源都不在土地归属上,而在于土地产出所得的分配比例是否均衡。

    抛开这点来说,一旦土地分在天下农民手中,那地方官员要面临的问题就太多太多了。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中,文彦博会说出那句千古明言?

    因为土地不兼并,士大夫根本管不过来!

    在土地兼并以后,乡绅和地主掌握了土地,赚取家底逐渐成为大户,这样一来,官员只需要管理这些地主就足够了。

    试想一位官员上任鹅城,这还是位执万民伞的好官,假如这座县城的土地都在当地百姓手中,情况会怎么样呢?

    在那位官员刚到县衙屁股还没坐热,当地百姓就会联名上访,要求青天大老爷向朝廷申请资金改善当地水利灌溉。

    青天大老爷一听,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渠修好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丰衣足食了,地方税收也上去了……

    这简直就是利国利民还利于自己政绩的好项目。

    于是脑门一热,就给朝廷上奏折,说要申请资金钱粮给这座县城修渠改善水利。

    这时朝廷回复要官员拿出一份具体的修渠方案,工部和户部才能计算出具体所需的钱粮及徭役人数。

    经过官员昼夜不歇地反复考察,最终确定,将水渠修在东边的收益可以最大化,为此还出了一套建设方案。

    可这时问题它来了。

    当官府的榜文张贴出去以后,大量城南、城北、城西百姓不乐意了。

    他们成群结队冲了县衙,质问你青天大老爷,那个凉粉……啊不对!他们问你为什么厚此薄彼?你又凭什么厚此薄彼?

    青天大老爷好说歹说都没把这些百姓劝服,最终修渠项目也不了了之。

    因为他深知,即便强行开工,当地城南、城北、城西的百姓会成为这项工程的阻力,闹不好还会因工程的徭役量酿成当地的民变。

    这就是土地没有兼并前的情况。

    在土地高度兼并以后,结果自然有所不同。

    假如东面的修渠方案最优,那么东边的兼并一定最严重,在青天大老爷得到朝廷批复后,东边几个大地主只要凑一凑,很快就能给大老爷提供一笔赞助,官府可以一边跟朝廷对接后续钱粮款项,一边做出更具体的修渠方案,同时分派徭役配额。

    对于已经成为了佃户的农民来说,反正改善水利以后丰收的大头也不是他们赚,而且还有可能被无量的地主巧立名目搞摊派,青天大老爷的决策自然与城南、城北、城西的佃户们无关了。

    于是乎,青天大老爷的政绩民生工程才得以顺利上马。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哪位士大夫真正会去抑制土地兼并,相反他们还会选出良心的地主推动土地兼并。

    尽管这些有良心的地主,他的子孙可能不肖,但那也是百年以后的事,对在任的青天大老爷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在抑制冗官和土地兼并的问题上,必须设法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做不到这一点,连胜天半子都别想,更别提还要胜天一子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