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齐军使臣求见。”
建南皇城中,赵皇正心急如焚。
听得齐国使臣到来,连忙让属下前去引见。
他的内心,已经做好割地求和的准备。
之所以有如此卑微的想法,是因为这一个月内,赵军的伤亡,达到了可怕的五成。
赵军中的精锐部队,已经损伤惨重,若战争持续下去,赵军将无人可用,国内的叛军势力也将有机可乘。
齐国使臣会见赵皇后,带来了齐国皇上李衡的亲笔手谕。
两国休战,赵国需将齐国故地全部归还齐国,其中包括铭山八镇,以及江东道曾经属于齐国江州的数座城池。
除此之外,赵国仍需要奉还从安州各地掳掠的财富,合计白银一百二十万两,三个月内结清。
如此条件,不出赵皇意料。
但为了保住赵国仅有的颜面,赵皇决定先安置下齐国使臣,先不这么快答应和谈,与朝中各大臣商议,而后让某个大臣提出和约内容。
面对如此和谈条件,朝中依旧有主战派官员,拒绝签下此和约,说是赵军已经在集结,他日必能击退齐军,夺回铭山关口阵地。
此番商议并不顺利,赵皇根本不会想到,朝廷中居然会有半数的官员支持继续战争。
这群文官是想把赵国摧毁。
赵皇的内心,是绝对想要和谈。
但这个和谈,就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
必须要找一个承受骂名的人。
赵皇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妥协派。
先前与楚国的盟约,也是其对朝中主战派的妥协。
如今占据不利,他又更倾向于朝中的主和派。
齐国给出的期限,只有三天,三天之后,必须给出结果,是战是和,由赵国决定。
“若交出铭山八镇,他日齐国必然更为贪婪,我大赵必不能退让。”
朝中有官员如此义正言辞。
但他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
铭山八镇,一直都是齐国旧地,而且江东道北部,也是当初齐国战败后割让给赵国。
论侵略性以及贪婪,赵国远超齐国。
赵国朝堂上争论了足足三天,依旧没能得出结果。
但齐赵和约,早已由赵国丞相与齐国使臣签下。
这些事情,朝中文武百官一概不知。如此一来,北部地区,统统归还给齐国,甚至要配上百万银两。
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纷纷谴责丞相卖国之行径,否认和约。
赵皇表面上惩戒了丞相,但没有他的点头,和约根本不可能通过。
随后,赵皇才提出赵国已经无力再战,和谈已是必然。
赵国接受齐国的和约,持续一年多的齐赵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得此消息后,齐国上下举国欢腾,上到朝廷百官,下到平民百姓,都为收复失地而感到欢喜。
身处赵国境内的关羽以及吕布大军,开始往北撤军,签下停战协议后,开始接管铭山八镇,以及江东道北部,也即当初江州南部的数座城池。
赵军不得不将防线撤到南方,从此不敢再与齐国开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