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夺嫡风波

底色 字色 字号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第一百五十五章 夺嫡风波(2/2)

    来看看,吕泽、吕释之那些事。

    诸侯反秦,这两兄弟以客将的身份加入刘邦阵营。

    进入汉中,吕泽被封为周吕侯。

    吕泽郎中冯无择,在雍丘大战,斩杀三川郡守李由。

    吕泽护卫郭蒙,杠里击败王离军,曲遇大破杨雄军。

    还定三秦,其部将丁复,逼降翟王董翳。

    郭亭、虫达,也参加定三秦之战。

    东进反楚,吕泽第一个先行攻回砀郡。

    彭城惨败,刘邦在下邳投靠吕泽,东山再起。

    还有部将丁礼、吕马童、蔡寅等人。

    这些人都是汉初被封侯的人,食邑几千户。

    吕释之参加反秦之后,没有进入汉中,而是返回沛,保护刘太公和吕太公。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吕泽被封为周吕侯,吕释之被为建成侯。

    可以说,汉初功臣列表,一大半封侯的人,出自吕家。

    这些人与吕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不仅是为刘邦打天下,也是为吕家打天下。

    刘盈刚好是刘邦和吕雉所生,是最好的代言人。

    刘邦废掉刘盈,吕雉不干。

    吕释之不干。

    吕家的部将不干。

    还有诸多朝臣不干。

    吕后得知刘邦有废掉刘盈的想法,惊恐万分。这时,有个人站出来对吕后说:留侯张良,善于出谋划策,皇帝也很信任他。皇后不如请留侯出个主意。

    大哥吕泽去世,就只能依靠二哥。

    就这样吕释之站出来,拉拢吕家的部将,以及支持刘盈的人。

    吕释之做了一件事:胁迫张良献计。

    历史总是有出奇的相似。

    汉初,有吕泽挟持张良问计。

    汉末,有刘齐挟持诸葛亮问计。

    史料记载,建成侯吕释之先用了一种手段:胁迫。

    后,说了一句话:留侯一直是皇帝身边最得力的谋臣,现在皇帝打算废掉太子,你怎么能置身事外。

    张良是聪明人,不想插手刘邦的家务事,说了两句话:

    1.表明刘邦什么时候采纳他的计策:危机之时。

    现在,天下安定,他站出来说话,也没用。

    2.表明自己不是不想说,而是无能为力。

    如今,天下安定,刘邦偏爱第三子想更换太子。这是至亲骨肉之的家务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也没用。

    吕释之读过书,知道张良说的话很有道理。

    按理说,懂礼节的人就会说一句:打扰了。

    或者,哭哭啼啼寻求拿主意。

    但,吕释之不一样,他的妹妹是皇后,侄儿是太子,妹夫是皇帝,自己是建成侯。

    所以,吕释之霸道地说:你必须给我拿主意。

    看上去张良没办法,只能献策。

    其实,张良也是支持吕后、太子。

    张良先表达了一个观点:口舌争辩没用。

    随后,张良提了四个人:商山四皓。

    张良又说了为什么要提这四个人:刘邦很敬重这四位老人,但,又请不来。

    接着,说了请不来的原因:刘邦看不起读书人。

    这四位老人有傲骨,宁可得罪大汉皇帝,也不愿出来做官,还隐居山林。

    这四位老人的高风亮节,不仅得到了刘邦的称赞,还成为读书人的楷模。

    吕释之心想,刘邦都请不来,他们能行。

    张良给他出主意,怎么请,如何请,亲来之后该干什么。

    张良告诉他要想请商山四皓出山,就要做这几件事:

    1.不惜金玉壁帛。

    2.让太子亲自写书信,言辞要谦恭。

    3.预备安车。

    4.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

    跟着,张良告诉他,商山四皓来了之后要怎么做?

    1.尊重他们,抬高他们的地位。

    2.让他们陪伴左右,想尽办法让刘邦知道商山四皓的存在。

    张良知道,如果刘邦看见四位花白的老年人,就会好奇。

    一旦好奇心,就会问他们。

    问他们,就会知道这几个人的存在。

    刘邦请不动的人,太子请动了。那么,刘邦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太子受到天下人爱戴,一旦,他想要废掉刘盈,就会早到所有人反对。

    吕释之听到张良这个计策,立马回去告诉了吕后。

    吕后、吕释之按照张良谋划去做事。

    商山四皓答应出山,辅佐太子刘盈。

    这四位老人住在吕释之府邸,好吃、好喝供着,得到应有的尊敬,享受高规格对待。

    太子刘盈,也来跟着四位老者学习,相处十分融洽。

    刘邦患病,想要太子亲征,这四位老者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太子刘盈出征这件事,引发了内部讨论。

    有的人认为,这是好机会。

    刘盈利用出征的机会,树立军功,扩大影响力。

    但,商山四皓看到的不一样。

    他们不仅年纪大,阅历丰富,还博学多识,通晓古今。

    于是,这四个人站出来反对。

    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反对也有条理性。

    他们先表达了一个态度:出山,只有一个目的,保住太子刘盈的地位。

    然后,给建成侯吕释之分析厉害。

    太子率军出征,立下大功,权位高不过太子。相反,还会被人借题发挥,功高震主。

    如果出征,无功而返,不好的事,就会接踵而来。

    效忠刘如意的人,就会加大攻击。

    轻者,被刘邦训斥,重者被废。尤其是刘邦有废掉刘盈之心。

    商山四皓说了不能去的原因:

    1.太子驾驭不了汉初战功赫赫的老将。

    2.远离长安,太子地位会被刘如意取代。

    毕竟,刘邦嘴上常说一句话: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他们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爱其母必抱其子。

    商山四皓认为不能去,这是智者的眼光。同时,他们还要用智者的智慧,如何做太子才能拒绝出征。

    太子直接说不去,会招惹刘邦不快。

    于是,商山四皓出了一个主意:让吕后出马。

    并且,他们还出了一个点子:哭诉。

    也就是说,他们要吕后拿出女人的弱,以及常用的武器哭。

    光是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还要说,现实问题。

    比如说英布是天下的猛将,会用兵。

    又比如说太子年幼,不通战事,很难让老将信服。也指挥不了,这些老将。

    或者说,英布得知是太子出征,就会大张旗鼓的发动进攻。太子抵挡不住,汉家天下就会危险。

    然后,抬高刘邦的地位,他亲征会有什么好处。

    比如皇帝出征,众将不敢不尽力平叛。

    又比如说,当爹的人,就要为儿子、妻子辛苦打江山。

    刘邦病了,还是可以统率亲征。

    为了大汉安危,刘邦只能辛苦点。

    吕释之听后,立马入宫将商山四皓的话,告诉给了吕后。

    为了感谢帮助她儿子说话的周昌,吕后不觉得下跪是屈辱,有损身份。现在,她儿子的地位面临危险,她只需哭诉就能解决问题。

    吕后没有半点犹豫,见到了刘邦,开始了精彩表演。

    吕后哭的伤心,说话感人,再配上丰富的表情,一哭二闹,刘邦拿他也没办法。

    史料记载,刘邦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认为他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大汉外部有陈豨叛乱余波未尽,又有英布起兵造反。

    内部又形成以赵王刘如意和太子刘盈夺嫡风波。

    这场风波参与者有吕后、吕释之、张良、商山四皓等人。

    最终以刘邦亲征,夺嫡风波暂且结束。

    刘邦带病亲征,他要守卫汉家天下。

    英布,我要消灭你。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