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抵达邯郸,先封赏四个邯郸人为千户,凝聚民心。
接着,又根据陈豨叛将商贾的身份,采取利诱。
根据现实意义,封了乐毅后裔乐叔为华成君。
战前部署完毕,诸侯各路人马前来支援这次平叛运动。
比如齐国的曹参以齐相的身份参战。
又比如梁王彭越派了将士驰援。
燕王卢绾,也驰援平叛,攻打叛军盘踞在燕代势力。
靳歙率领赵、楚各路诸侯援军抵达战场。
刘邦根据叛军的情况,制定了作战部署。此次平叛,刘邦分三路出击。
一路由周勃率领,从晋阳出发,从西向东。
另一路由燕王卢绾率领,从东向西。
最后一路由刘邦亲自坐镇,从邯郸北上。
作战部署有了,接下来就是将领调遣。
先来看一下,陈豨叛军阵营。
总指挥:代王陈豨。
副总指挥:韩王信、赵王利。
将领:侯敞、张春、王黄、曼丘臣、宋最、陈武。
陈豨在代、赵王利守东垣、韩王信攻马邑。
也可以这样说,陈豨叛乱,云中、雁门、代、赵等地落入叛军之手。
陈豨根据自身的优势,做了这样的战略部署。
侯敞率领一万多骑兵,袭扰襄国。
王黄率军,驻守曲逆。
张春率军渡河,攻聊城。
再来看一下汉军阵营。
总指挥:大汉皇帝刘邦。
谋臣:陈平。
将领: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傅宽、靳歙、灌婴、郭蒙、柴武等。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为了平定陈豨叛乱。不仅大汉皇帝亲征,汉初封侯的人都参加了。尤其是跟随刘邦反秦灭楚的人,都积极参加。
襄国,位于邯郸之北。它曾是嬴姓赵氏别都信都。
项羽亡秦后,将信都更名为襄国。
赵王歇、常山王张耳(后被刘邦封为赵王),将襄国定位国都。
襄国被侯敞占领,不仅标志着赵国国都沦陷,也拦住了刘邦北上的去路。
刘邦要平定叛乱,首先就要收复襄国,击败侯敞。
于是,刘邦将收复襄国,扫清北上障碍的任务,交给了两个人:灌婴、靳歙。
这两人表现很优秀,不仅收复襄国,还斩杀敌将侯敞。
来看一下,灌婴取得的战果:斩杀侯敞及特将五人。
聊城,位于邯郸东边。它能够得名,一种说法是因为聊河,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春秋时的聊国。
这里历史名人也不少,如商朝名相伊尹躬耕、身残志坚的孙膑出生地、鲁仲连箭书下聊城。
这里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东边靠济水,与齐历城相望。西边靠漳河,与邯郸相望。
刘邦北上平叛,不消灭聊城的叛军力量,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被叛军袭扰后方。
刘邦把消除隐患,确保后方安全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两个人:齐相曹参和东武侯郭蒙。
曹参的事迹比较多,这里来介绍一下郭蒙。
郭蒙是薛县人,他以护卫的身份,在薛,加入吕泽阵营。
反秦时,记载了郭蒙两件事。
1.杠里破王离军。
2.曲遇败杨雄军。
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郭蒙有个身份:将军。
灭楚时,他做了三件事。
1.平定三秦。
2.荥阳之战,以都尉身份,坚守敖仓。
3.参加追杀项羽行动。
刘邦击败项羽,被拥立为大汉皇帝。郭蒙被封为东武侯,食邑两千户。
陈豨叛乱,刘邦号召诸侯平叛。
郭蒙积极响应号召,前来参战。
由于郭蒙封地在琅琊东武,归齐国管辖。所以,郭蒙归属齐相曹参统一指挥,前来参战。
郭蒙表现也很优秀,击败张春,斩杀一万多人,扫清来自左翼对邯郸的威胁。
汉军威武,一战,斩杀侯敞,收复襄国。
再战,击败张春,攻克聊城。
刘邦趁势北上,攻打东垣。这也是刘邦第二次攻打东垣。更是平叛最关键一仗。
东垣,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位于滹沱河南岸,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
赵武灵王伐中山,就是攻克了东垣,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进而鲸吞中山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在原赵地推广郡县制,设立恒山郡。
东垣为恒山郡的治所。
史料记载恒山郡的范围:北岳恒山以南,鄗邑以北,上艾县以东,钜鹿郡以西。坐拥方圆五百里,领有十余县。
秦末汉初,东垣两次登上历史舞台。
1.赵王武臣部将李良攻恒山郡。
2.陈余占据恒山郡与秦僵持。
东垣又因为刘邦两次征伐,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次,是平定韩王信残余势力。
第二次,攻打对象是赵王利。
第一次刘邦征东垣,打得很顺利,平定韩王信残余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