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刘邦很难打,遇到了一个对手:赵王利。
来回顾一下,赵王利走上复兴职业,反汉之路。
嬴姓赵氏,自强不息,不是与诸侯战斗,就是与自己战斗。
赵氏有很多英雄辈出的人:比如赵氏孤儿(赵武)、晋阳刑鼎(赵鞅)、晋阳大战(赵毋须)。
当然,赵氏君主最有名的是这三位: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疆拓土、赵惠文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征战诸侯、赵孝成王历经大战最多,诞生诸多名将。
及至,秦始皇灭赵。
秦末汉初,又出来了一个走上复兴祖业的赵王歇。
赵王歇被韩信所杀,封国被除。
赵王利能够走上复兴祖业的道路,要感谢四个人:刘邦、韩王信、王黄、曼丘臣。
刘邦改封韩王信,韩王信叛汉,铜鞮之战,韩王信败逃匈奴。
王黄、曼丘臣拥立赵氏后裔,为赵王。
晋阳大战,新建立的赵氏政权,遭到沉重的打击。
及至,陈豨叛汉,也承认赵王利合法的身份,自称为代王。
赵王利以及支持赵氏政权重建的人,来到东垣,对战汉军。
赢了,赵王利就能复兴祖业,建立赵氏政权。
输了,赵氏将彻底退出舞台。
汉十一年十二月,刘邦率军北征,抵达东垣。
来看一下,参加东垣之战的汉军将领。
曹参、樊哙、夏侯婴、郦商、灌婴、靳歙等。
汉军名将阵营强大,但,这一次,刘邦吃到了苦头,战事十分不顺。
刘邦不没能拿下东垣,反而遭受辱骂。
汉高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
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
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
这段话,透露出几点信息。
守卫东垣的人:赵王利。
刘邦攻打东垣的时间:刘邦久攻不下,打了一个多月,还遭到叛军辱骂。
赵王利等人辱骂的后果:刘邦很生气。破城后,将骂他的人杀了。
从侧面来说,赵王利凭借一己之力,抵挡住汉军的强大攻势。也是,赵氏后裔,最后对嬴姓赵国复国,最后一次尝试。
可惜,赵王利输了,很彻底。上天给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却没有给他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机会。
赵王利输了,就只有一个结局:死。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关于赵王利的结局。但,他能够独立抗汉一个多月,能够活着很难。
刘邦破城后对降卒的处理方式,看上去是杀了骂他的人。也可以这样理解,杀的这些人是忠于赵王利的人。
刘邦拿下东垣后,做了三件事。
1.命令郦商摧毁东垣城。
2.将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东垣改名为真定。
真定两个字寄托了刘邦所想:真正安定。
3.刘邦将代,分封给了第四子:刘恒(汉文帝)。
刘邦拿下东恒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代,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
刘邦认为,代在常山之北,赵国不能掌控。
接着,他把常山以南的太原,云中郡等,划给代。
刘邦又问了一句:谁可以为代王。
刘邦嘴上是这样说的,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都可以为王。
其实,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想把代国封给自己第四子。毕竟,代,很重要。北边与匈奴接壤,南边是赵国,东接燕、齐。
如果把代封给刘恒,就能把代、赵、齐,连城一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齐王刘肥是长子,赵王刘如意是第三子,代王刘恒是第四子。
异性诸侯王靠不住,自己的子孙靠得住吧!毕竟,父辈的天下,要交给儿子继承。
可,刘邦不能这样说。他要将权术,玩得更高级。
他要下属,揣摩心意。
燕王绾、相国萧何等三十三人,皆说: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
刘邦顺势而为,将代封给自己第四子刘恒,定都晋阳。
周勃也传来好消息。他不仅北上攻克马邑,还捣毁韩王信的都城。又斩杀陈豨的将军乘马。
灌婴表现也很优秀,与靳歙攻克曲逆,击败王黄,还降服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等地,平定常山郡的反叛势力。
其中,有个人表现很优秀,他叫刘泽。
刘泽,是刘氏宗族远房子孙。
他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被任命为郎中。
刘泽再次登场,是以将军的身份率军攻打叛将陈豨,俘虏了陈豨手下的大将王黄,因功受封为营陵侯。
面对接连取胜,刘邦很高兴,又将代封给第四子。所以,刘邦做了一件事:大赦天下。
刘邦将东垣更名为真定,设常山郡。常山郡在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个留名后世的人物: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
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刘邦没有再接再励,彻底消灭叛军势力。相反,他做了一个决定:回洛阳。
按照刘邦平叛经历,不达目的誓不摆休。
平定燕王臧涂叛乱,杀。
平定颖川侯利几叛乱,杀。
听闻楚王韩信谋反,擒拿。
韩王信反叛,举兵亲征。
那么,刘邦为什么会在平叛大获全胜的时候,消极怠工,返回洛阳,反而把平叛任务交给周勃和傅宽呢?
请看下一章节:淮阴侯韩信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