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汉匈对决:白登山之围

底色 字色 字号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第一百三十七章 汉匈对决:白登山之围(2/2)

    再来看一下骑兵的劣势。

    场地限制:适合在空间宽广,地势起伏较小,平原地带作战。不适合山地、丘陵、草泽、丛林等发动战争。

    阵型不稳:骑兵以马为主,排兵列阵,比较困难。骑兵阵型参差不齐,容易被打乱。

    骑兵容易失控:宝马良驹虽好,但,不受控制,容易失去控制。

    当然,还与骑兵将领的个人素质有关。

    刘邦驻扎在白登山,恰恰是匈奴骑兵的劣势。也可以说,刘邦占据地形优势。再加上,刘邦等人一致主张战,还具备人和。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汉匈历经怎样的攻守之战。但,通过脑补以及残存的史料记载。

    这场攻守之战,定是有的。

    毕竟,冒顿以计,让大汉皇帝进入陷进。冒顿调集重兵,其目的就是为了一战而胜。

    眼见,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冒顿不摘,就不是他的个性。

    刘邦前来,也是为了肃清边患。却因为大意,没有摸清匈奴的真实情况,陷入困境。不战,就会被俘,甚至会被杀。

    如今,刘邦被匈奴围困,守不住,他建立的汉家天下,就危险啦。

    一个势在必攻,另一个势在必守。

    一个攻不破,就抓不到大汉皇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胜利果实。另一个守不住,就会被抓,汉家天下危矣。

    所以,这场汉匈对决,首战胜负,对双方都很重要。

    剧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冒顿策马扬鞭,指着白登山,来一场即兴演讲,激发草原勇士奋战。

    他的话语,要有以下的中心思想。

    他们的目标:大汉皇帝。

    他们兴师动众,来到这里的目的:抓大汉皇帝。

    抓到大汉皇帝,有什么意义:取他们的财富。

    所以,冒顿会这样说。

    大汉皇帝就在山上,抓到他,我们就等于得到了聚宝盆。汉家天下的财富、美女,我们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草原民族将会入住中原,凌驾在他们之上。

    赵武灵王、秦始皇欺压我们草原民族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将由我带领诸位,重整雄风。

    我,不仅要成为草原上的单于,还要欺压中原诸侯。

    冒顿即兴演讲之后,下达了一个命令:进攻。

    面对匈奴重兵围困,刘邦也要发表即兴演讲,他会说什么呢?

    首先,刘邦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他是汉军最高统帅,他若一乱,三军必败。

    所以,刘邦要干第一件事:稳定军心。

    其次,刘邦话中的语气,要充满坚定,激发将士奋战的勇气,以及告诉他们此战必胜的信念。

    第三,刘邦告诉汉军将士,他们不是孤军奋战,有强大的援军。

    最后,刘邦要给汉军将士一个期限,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

    简单说,刘邦即兴演讲,告诉汉军将士。

    我们战无不胜,能赢。

    赢后,我将会对你们增加赏赐,衣食无忧。

    随后,刘邦下达一个命令:战。

    匈奴骑兵虽众,但,白登山地形发挥不出他们的优势。相反,汉军虽小,倚靠地形优势,能够最大化抵挡匈奴。

    首次作战,双方都付出沉重的代价。

    此战,有一个结果:冒顿没有攻破汉军防线,刘邦守住了阵地。

    冒顿针对汉军的劣势,比如天气寒冷,缺衣少粮。

    冒顿不在进攻,选择了新的战术:围困。

    刘邦面临一个最大的困难:天气恶劣。

    他不仅要与匈奴斗,还要与天战。

    史料记载了,当时天气恶劣情况: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

    史料没有记载,刘邦是如何解决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他又是如何解决士兵饥寒?

    他是如何凝聚汉军士气?

    但,太史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答案:刘邦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从这个数字,可以得出一点:刘邦个人魅力不错,是干大事的性格。他不仅凝聚汉军将士战胜匈奴的信心,守住阵地。还克服种种困难,坚守了七天七夜。

    正是,这七天七夜,成为扭转战局最关键的地方。进而,也成为汉匈议和,刘邦突围埋下伏笔。

    汉匈对战,进入相持。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进而,也助刘邦白登山脱困。

    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秦末汉初被誉为第一阴谋家的美男子:陈平。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