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一个强宋:第256章 摆烂(2/2)
灾民身份置换,快速从源头上杜绝造反,就是他们的成绩。
用其他方法赈灾,就有可能激起民变,这会成为他们的过失。
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不做就不会错。
按祖制办事又快又省事,军费负担是朝廷的,自己的工资又一分不会不少,干嘛自找麻烦?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就是典型的官场摆烂。
“灾民谁会跟你讲道理,若是他们暴动······”
有人提出疑虑。
这个疑虑皇帝和大臣心中都有。
洛寒叹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落叶归根是每一个汉人烙印在骨血中情结和传承,若非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谁愿意冒砍头的危险去暴动?”
“我觉得不妥!”
陈锋还是持反对态度,他摇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封丘混乱,汴京也不得安生······”
“陈相公,养不活那么多军队怎么办?”
洛寒再问,陈锋沉默。
养不活是朝廷的事,我管得了那么多?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但想得出来,按这个趋势下去······真会被洛寒说中。
凡事都有两面性,军队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五代十国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多。
一旦军队不稳,大宋岂能安稳。
赵佶觉得可行,便点点头道:“要不就试试以工代赈,让封丘周边的驻军盯紧一切······朕觉得可以试试······”
封丘靠近京城,周边驻军多如牛毛,就算造反也能轻松压下去。
洛寒道:“官家英明!”
皇帝赞同,其他官员也不好反对,都相互张望。
“如此,当马上筹备调派钱粮过去······”
章惇一说话,表明皇帝和首宰都赞同,以工代赈就算板上钉钉了。
陈锋突然肃容道:“官家,以工代赈是洛真人一力主张······洛真人少年有为啊······”
这话有头无尾,听起来怪怪的,其实这些官场老狐狸早反应过来了。
以工代赈是洛寒一力主张的,和官家没关系,与其他大臣也没关系。
若是有了意外,别把罪责往官家和他们头上推。
洛寒清楚陈锋在提前撇清,也是他最后的倔强。
他还是持反对意见。
洛寒笑了笑道:“其实百姓但凡能吃饱穿暖,就没人会造反,他们更乐意在家乡劳作,而不是去当吃皇粮的厢兵······”
陈锋梗着脖子道:“这话说得有些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