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从1981年卫校开始 > 第745章 有人打起鬼主意

底色 字色 字号

从1981年卫校开始:第745章 有人打起鬼主意(1/2)

    首都,三耀医院。

    这是一家非常牛逼的医院,牛逼之处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更体现在它的级别上。

    三耀的上级部门并不是卫生部,而是一个级别更高、权力更大的部门,接待得也是非常特殊的病人。

    所以在华国医疗界,三耀都是超然的存在,各方都要给它几分面子。

    八九十年代,华国最好的整形外科医院一般是四家,一家是沪海九院,一家是北医三院,一家是南方医院,另一家就是三耀。

    越中医院属于异军突起,并且之前只注重唇腭裂治疗,最近才开始全方位发展整形项目。

    所以虽然越中医院的陈棋很有名气,但越中医院的整形外科还真没有被国内医疗圈放在眼里,排不上号。

    越中医院整形外科真正引起哄动的第一桩事情是香江柯家的4亿港币巨额捐款,这绝对震惊了全国所有的院长。

    但因为香江病人先是烧伤外科接的手,后来接手的整形外科被人多少有点忽略了,其实有2亿就是整形外科赚的。

    (后世很多医院都将这两个科室合并,成立一个“修复重建和烧伤整形科”)

    第二次越中医院整形外科引起全国轰动的是对一例“真两性畸形”病人成功进行了矫正手术。

    “什么?~~~”

    “我需要的是具有开创性、轰动性,最好是独一无二的课题,你们明白吗?这个整形那个矫正,有什么意思。”

    这时候王刚却有了主意:

    (其实就算有人提名陈棋,反对者铁定会拿他的年龄说事)

    三耀医院,副院长办公室里。

    其中最有资格的是三耀的蒙玉书教授,还有北医三院的葛明华教授,沪海九院的方兵教授,南方医院的曹立春教授等。

    而对三耀的副院长蒙玉书来说,一个顶级科研项目,就可能成为他当选“学部委员”的最后一块敲门砖。

    没人提名你,你再优秀也是白搭,你要参选必须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蒙玉书听得眼睛蹭亮蹭亮的:

    “蒙院长,别急别急,好的课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再说了,就算病人死活被医生留下了,你整形外科医生也得会做手术呀,不是人人都像陈棋这样外科样样精通,本领逆天的。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然最后课题还是要有下面的医生做,他蒙副院长只要挂个名,署个第一作者就行。

    可是国内的学术环境是很搞笑的。

    就算个别医生以前碰到过,但往往病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要么一口否定,要么偷偷逃离,绝对不可能留下治病。

    等到1979年5月才进行过一次学部委员增补工作,之后又中断十年。

    刘春娇做为全球唯一一例两种功能齐全的病例,那更是一个大金矿。

    蒙玉书长叹一声:

    “可惜呀,我们知道晚了,否则这台手术让我来做,这个课题让我来主导,那我今年的评选肯定稳了,老葛怎么也不可能追上我。”

    就跟屠奶奶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了,国内医学界第一人,却4次参选,最终还是当选不了“院士”。

    这时候科教处处长姚文荣提了一个建议:

    “蒙院长,我早几天看报纸说越中医院手术了第一台真两性畸形,帮助一个女患者切除了男性器官,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

    也就是说全国这么多从事整形外科的医生要争抢一个名额。

    其中蒙玉书最强劲的对手应该是北医三院的葛明华教授,因为葛明华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唇腭裂诊治联盟主席,颌面部整形在国内非常著名。

    这事在其他医院属于八卦新闻,饭后谈资,可是对于整形外科界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新闻。

    这么多人争抢50个名额,可见学部委员的含金量。

    “不行不行啊,这些课题要么没有创新性,要么没有轰动性,要么是周期太长,这都不符合我的标准,怎么办?下半年就要参评了,我现在手里的课题不足以保送我当上学部委员呀。”

    (讽刺的是,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最年长的候选人77岁,共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最年长的候选人68岁,共4人。)

    其实说白了,那就是院士参选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山头,就跟手外科是袁氏手外科的天下,那么院士也只能出自袁氏手外科的徒子徒孙。

    另外一个就是名,谁要是成为国内治疗两性畸形第一人,谁就能成名。

    蒙玉书急需课题,特别是有份量的课题,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医生们报上来的课题中挑选,这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