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1年卫校开始:第745章 有人打起鬼主意(2/2)
旁边的医务处王刚处长也在翻看目录:
姚文荣嘿嘿一笑:“可不可能,反正都是从越中医院传出来的,我也不知道真假。”
办公室里一众白大褂都惊呆了,他们可都是顶级医院的顶级医生,轻易是不会惊呆的。
所以陈棋在国内的医疗界人缘也不是那么好,哪怕他贵为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理事,照样没有人提名他为学部委员候选人。
因为可以申请课题,哪怕一个课题经费几十万人民币,对1990年的医生来说也是一笔巨款,足够吃香的喝辣的,这就是利。
就这么简单。
这就导致了很大一批科研工作者,在有生之年并没有能当选为象征着最高学术地位的“学部委员”,人才断档得很厉害。
当初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陈棋和兰丽娟当选WGO理事、委员后,曾经想吸纳他俩加入国内医学会。
可是看了半天,蒙玉书都没有看到一个满意的课题:
姚文荣却神秘兮兮说道:
陈棋跟屠呦呦的情况有点类似。
还有一个,院士提名需要有规则,其中第三章“提名和确定候选人”,第七条:院士和全国性学术团体可提名候选人,不受理个人申请。
好,难点就卡在这里,要么就是你人缘好,好几个院士提名你,要么就是由全国性医学会提名。
真两性畸形病人哪怕是这些顶级医院的医生也几乎都没碰到过。
“不晚不晚,我可见听说了,越中医院刚刚又收治了一位真两性畸形的病人,而且最夸张的是什么知道不?这病人男.女.功.能全都有,据说生过一个小孩,却还能当男人跟女同志过XX生活。”
直到1990年国家才再次启动了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名额只有50个,可是全国高级知识分子,各行各业,各家单位正高以上职称就有十几万人。
至于别人认不认可你,就要看你人缘如何?能不能给其他人提供利益?是不是跟我一个帮派的?
你在国外再牛逼,影响再大,在国内是没啥用的,国内不承认你,嗳,你气不气?
相当于你拿奥运会金牌没用,国内讲究的是全运会金牌。
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建国后学部委员(“院士”前称)增选一直都是走走停停,极不规律。
为什么?
理由很多,一个嘛说青蒿素是团队成果,不能算个人成果,所以不是屠呦呦的功劳。还有一个理由嘛说是屠呦呦年龄偏大了。
“蒙院长,我们可以打电话到越中医院去问问,如果真有此事,那这个课题绝对能一个轰动全世界,如果这个病人在你手上,课题不就在你手上了,你瞧,这创新型课题不就来了?”
王刚点点头:“对,这事我也听说了。”
蒙玉书副院长也傻了:
“真的假的?哪怕放眼国际,真两性畸形病虽然说有男.女.两套器官,但可从来没听说过这两套器官还能各自发挥作用的,这可能吗?”
最后也在某些人的反对下,这事不了了之。
不仅是总体委员名额少,同一学科的学部委员也是有限制的,比如同一学科,往往是偏理论的科学院一个名额,偏实践的工程院一个名额。
一群白大褂正在开会,蒙玉书坐在办公桌后面,不断翻看着今年医院职工新报上来的课题。
以前没有,现在有,那这就是一个大宝藏。
1990年虽然没有分得这么细,但这次学部委员增选,因为整形外科没有一个学部委员,所以特意给整形外科设了一个名额。
当然所有人都忽视了越中医院还有一位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理事,陈棋。
所以以上种种,就导致了“真双性畸形”在国内鲜有发现,至少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术论文刊登过。
屠呦呦团队发现的青蒿素是八十年代,过去这么多年了,人都退休了,在学术圈还有什么人脉?
陈棋则是从工作以来就几乎不与国内医学界打交道,其中还跟全国手外科学会干过一架,也从来没有参加任何国内的学术组织。
凡是被蒙玉书副院长看中的课题,那就是他的了,就这么霸道。
“对呀,要说手术难度虽然有,似乎也不是那么巨大,可惜现在病人在越中医院,在海东省,我们也鞭长莫及呀。”
王刚嘿嘿一笑:
“这还不简单?一家地方性医院嘛,到时咱们发个公告过去,让他们把病人转给我们,大不了给他们几个进修名额就行了嘛。”
蒙玉书咪起了眼睛:“这样行吗?”
姚文荣呵呵一笑:“能跟我们三耀医院合作是他们的荣幸,不答应?恐怕他们会求着咱们收下这个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