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
几日来,铜器征收情况,并不如预期,马团长颇多焦虑。-.79xs.-
一方面,上峰给马团长定下了死任务:待到期限时,若不能将定量的铜器,送抵重庆军工厂,马团长非但团长之位不保,甚至,还将以“渎职罪”,而被送军事法庭!
马团长晓得,这是上峰说的“病急‘乱’投医”的话,可真到了那一步,身为军人,终究面子上挂不住的:既然完不成,当初你是干什么的?吹什么牛,拍什么‘胸’膛?立什么军令状呢?
另一方面,征收团来了乐州城,马团长感觉陈叫山待人极为热情:每日三餐,荤素搭配,从不重样。莫说比之前线,便是陪都重庆之饭食,亦难比之!全团将士,住在城北粮仓,人人有‘床’板,人人盖铺新被褥……
这,实令马团长过意不去。
人家跟咱素昧平生的。
以陈叫山的江湖地位,完全可以来个面上和气,实地里淡漠,说几句客套话,喝一场‘交’往酒,足矣!
可是,陈叫山这般热情相待,无一‘私’心,怎不令人感动?
总觉着亏欠了人家……
马团长每日一将铜器过秤,就急,就焦虑,便亲自带一小股人,亲往民间,寻察铜器……
这一日,马团长来了三合湾,见一处高台之上,有两间房,青砖垒墙,一青到顶,檐角弯卷冲天,檐下一并排青苍木板,皆绘龙纹、云纹,龙甲有金、红、白、紫、青诸‘色’,皆扑飞在天,穿云破舞,气象万千!屋脊连缀着的龙身,有汉代风韵,极简约,亦‘抽’象,而不失龙之‘精’神!
如此方知:原来是龙王庙!
庙‘门’朝北。正对凌江,‘门’板朱红之‘色’,‘门’沿嵌有金线,迎接阳光,金光四‘射’!
庙‘门’正前方,是一巨大石窝,天然形成。无人工雕刻之痕迹,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由何人搬来此处。窝口光滑无比,四周一圈,则是细细密密的凹凸小点。
石窝之中,供人堆放供品,窝口之光滑,与周身之凹凸之糙,形成反差,愈显造化之鬼斧神工。
庙之以西,矗立着一座石塔。约有丈许高,自塔基至踏尖,竟是一浑全石头雕刻而成,未有叠砌之痕,粘合之印,令人惊叹之余,更多几分敬畏!
石塔共有九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层层之间,镌刻莲朵图形,围绕塔身,一圈紧凑。石塔最高处。类如一灯盏,一颗石珠,正居其中,意为“龙珠”。
整座石塔,倚庙而立,伏镇滚滚凌江,正所谓――“宝塔镇河妖”!
入得庙‘门’。抬眼便见龙王铜像,正居供台之上,龙首人形,头戴冠帽,腰系纹带,衣饰层叠,金光熠熠。
供台上香炉、烛台、灰盒、裱匣,供奁皆于其上,摆放有序。
左右各列一高台,四条盘龙,分卧两侧,意即“东西南北”四海之龙。四条盘龙,全为铜铸,皆有千斤之重,然而龙身细部,无不呈示而出,虾眼、鹿角、牛嘴、犬鼻、鲶须、狮鬃、蛇尾、鲤鳞、鹰爪,铸造之工艺,细腻‘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一瞬间,马团长看得有些眼晕,同时,又忽生念想:这龙王庙里的一龙王,四镇龙,拢共五尊铜像,加起来,差不多有近万斤之重!
若是将这五铜龙搬走,无须再去别处,便足够完成征收任务了……
马团长正愣神间,有两个守庙的老婆婆来了,见一伙当兵的到了龙王庙,便询问马团长:你们从何而来?你们来龙王庙是祈福拜祥吗?并说:若是拜龙王,就不能把刀刀枪枪这种杀人的玩意儿,带到庙里来,是对龙王之大不敬也……
与马团长随行的那胖墩士兵,自以为自己嘴皮子利索,会说漂亮话,便同两个守庙老婆婆攀谈,一口一个老婶婶地叫,并询问老婆婆高寿几何,家中亲人情况等……
“两位老婶婶,我们是从重庆过来的……”胖墩士兵说,“这次过来乐州,主要是准备些前线所用的军需物资……”
胖墩士兵晓得不能直接提说运走五铜龙的事儿,得先迂回一下……
“你们几个,都下去吧!”胖墩士兵对几个当兵的喊,“手里的家伙放地下,别拿手上了,不合规矩嘛……”
随行几个士兵,扛着枪,正‘欲’从石阶上走下龙王庙高台,马团长将他们喊住,取了自己的手枪,‘交’于他们,胖墩士兵也将自己的枪‘交’了,一并由士兵带下高台……
马团长和胖墩士兵,再入龙王殿,两个守庙老婆婆拿来两炷香,‘交’于他们,他们便焚香供案之上,磕头,双手合十,一脸虔诚之相……
马团长掏出几块银元,当着守庙老婆婆的面,将其投入布施箱里,两个守庙老婆婆皆双手合十,向马团长和胖墩士兵连声道谢,“好人有好报……多打胜仗……”
其后,马团长问,“两位老婶,这龙王庙建于何时啊?”
一位老婆婆便说,此处建龙王庙,最早可追溯至秦末汉初时期。
当年,刘邦被项羽封汉王,在乐州屯兵休养,并于凌江岸边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后,众师出秦岭,直捣中原,建立大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