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最初的龙王庙,是由萧何亲自勘定庙址,一时间,香火盛极!
龙王庙自建成之后,一直香火不断,代代相延至今。
多年来,凌江屡有洪水泛滥,但无论洪水如何肆虐,将房舍田地淹没,但那高大土包,土包之上的龙王庙,高高耸立,洪水只到土包之下,再无上涨,盘旋几圈,便又流去,始终未被淹没过……由此,民间方才有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岂不是)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的说法……
唐显庆二年,乐州大旱,流民齐聚龙王庙下,数百人双膝碾地,祷告求雨,是年六月,天降甘霖……
北宋至和元年。乐州大旱,灾民焚香于龙王庙,后又编织柳龙起舞,其后,旱情缓解……
明隆庆四年,百姓集资重修龙王庙,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祥瑞吉昌……
清道光二十一年。乐州大旱,龙王庙下,灾民数千,头‘插’柳枝,腰系红布,手中执香,祷告求雨……
“要说现在这庙里的龙像,老一辈的人说,差不多就是道光二十二年左右供上的……”另一个老婆婆说。“年头可是长哩……”
话至此,胖墩士兵觉着火候可以了,便“趁热打铁”地说,“两位老婶婶,我们设法将这龙王庙,重新修整一番,你们说可好?”
两个守庙的老婆婆。自然连连点头说好,但眸中却是疑‘惑’之‘色’:你们好端端的,怎就要提说重修龙王庙的事儿呢?
“是这……”胖墩士兵与马团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故意咳嗽一声,而后说,“我们受上峰之命。要逢庙结缘,并选择庙宇进行重建……”
“当然,你们也晓得,这回去后,跟上峰汇报起来,空口白牙的,也不能成为把柄。是吧?”
胖墩士兵越朝下说,两位守庙老婆婆眼里的疑‘惑’,非但没有随之淡了去,反倒越发重了……
“所以,我们把几个龙像运回去,给上峰一个‘交’代,过过眼……”
“你们放心,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集团军**师辖**团的……”
胖墩士兵话未说全,马团长从两位守庙老婆婆的眼神中,已然看出了不对劲儿:那分明是深深的怀疑啊!
怎么,当我们是土匪了?
果不其然,其中一个守庙老婆婆,淡淡一笑说,“你们过来祷告是假,想运走龙像是真吧?”
“不不……不是……”胖墩士兵支吾着……
胖墩士兵向马团长投去求助的眼神,马团长此时能有什么好说辞?
马团长心下抱怨着胖墩士兵:运铜龙这事儿,不管咋说,也应该先跟陈先生知会一下的。倘若陈先生点了头,问题肯定好办!可你倒好,猴急不稳,抢着说话,这下好,让两位老婶婶怀疑了吧……
胖墩士兵也抱怨着马团长:你瞪我干啥呀?刚才我用眼神,跟你请示了的,你应允了的,我不说,事儿还是捅不破呀!
两人正心下慌慌着,一位守庙老婆婆走到龙王殿西边墙下,扯动了拴系着一大铜铃铛的牵绳……
“当当当当……”
一阵清脆的铃铛之声,在龙王庙高台上响起,此处高势,声‘波’易传,层层‘荡’开去……
龙王庙的铜铃铛,一般是用于重要祭祀节日,召唤民众所用,另外,便是遭遇贼匪强盗,破坏之徒等等紧急情况时所用的。
因而,铃铛声一响,三合湾的乡亲们,耳朵立刻竖立起来了,纷纷朝龙王庙高台赶来……
“老婶婶,老婶婶,你们这是……”
“哎呀呀,我们不是……”
马团长和胖墩士兵正解释着,却见龙王庙高台下,已有一大群的乡亲们赶来,黑压压一大片,全是人……
“这些兵匪要劫龙王庙!乡亲们,打死他们――”
“冲啊,保护龙王庙!”
马团长担心高台下的士兵们,一时急了,动起火来,惹出人命大事,不但将运送铜龙的事儿‘弄’黄了,也对不住人家陈先生的一番地主之谊,便急忙从石阶上朝下跑,边跑边喊,“误会,全是误会……”
胖墩士兵见高台下的民众人数众多,且好多人手里皆提着锄头,气势汹汹,担心马团长的安全,也朝下冲,并大喊,“团长,小心,小心啊!”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www.81new.com 手机版访问 m.81new.com 绿色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