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过程的困难,并不能阻止秦帅推进项目进程的脚步。
他让邱子峰弄了个简单版的网络协作软件,就开始了工作。
第一个任务,就是编辑心血管治疗的共识。
秦帅让邵卫东选了50个参与的专家,在基金会立项之后,立刻让男秘书带着人,挨个去拜访,告诉这些专家软件如何操作。
同时,也将会议下发的条目和这些专家一一确认了一下。
专家当然不可能亲自去做这些东西。
他们分别找了自己科室的实习医生来做这件事情。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的条目编辑好的数据,就发了过来。
按照原定计划,邵卫东再次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工作组会议。
这个会,连开了三天。
第一天,讨论接下来的计划。
专家各自发表意见,不过,他们自己对于整个项目的信心,其实并不高。
所以颇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邵卫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秦帅到是安慰邵卫东,让他别急,慢慢来。
第二天,开始对各个专家提交的条目进行审核。
审核的过程,还真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没关系,一个条目变两个条目。
注明更多具体情况就行了。
这么一来,这些专家对于分散操作,知识在线上进行分开工作的工作方式,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他们觉得,这事情,有得玩。
当然了,这个时候,还是没有人愿意太冒头出来承接点儿什么重要工作。
没事儿,秦帅依然不着急。
会议结束后,他立刻联系了出版社,将书籍出版。
然后又联系了一大堆媒体,对于这种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写了一大堆新闻稿件。
还别说,真有一大堆跟风的。
对此,秦帅只是笑笑,东施效颦而已,不慌。
半年后,第一版有识,终于上线了。
而,邵卫东这个学术组在行业内也有了一点点的小知名度。
原因无他,宣传而已。
上线之后,正是第三次项目筹备会的召开。
秦帅和邵卫东一商量,俩人就改了会议的内容。
原本,他们想着邀请国外的学术组织来华进行交流,但是现在却可以缓一缓了。
会上,秦帅再次布置了工作,让各位专家讨论心血管知识点的圈子分类。
这其中,一个津门的专家提出,可以把其他领域的专家也召集起来,各个领域同时开展。
这个津门专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明年就会升任他们医院的院长。
各科,都成了他关心的了。
秦帅当然是非常支持他的想法,私下和他商量了一下,然后呼吸,神经两个科室的内容,就交给他了。
同样的,筹备专家组,一样的套路。
不到半年的时间,有识已经覆盖了所有科室,甚至连偏门的影像科和药剂科,都包含在内了。
不过,秦帅也因此发现了一个问题。
人物的身份标识,并不清晰。
这个标识,并非一个此人在什么医院任什么职位那么简单。
而是,这个人擅长的内容和成果展示不明确。
改!
这一改,彻底清除了软件最后的问题。
因为注册是邀请制,审查严格,所以并没有出现水军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