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概念,理、筋、膜。
《洗髓经》中说: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这个理,指的就是《易筋经》中的筋。《易筋经》中说: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理、筋,指的就是身体中能够传簇能量的通道。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这就是说,元气可以在周身运行,周身无处不可以传簇能量。前辈大师的拳论中将元气称之为先天一气,为阴;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为后天之气,为阳气。阴生阳,故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技击能量是元气(先天一气)所生。先天一气与后天之气阴阳合一就是真气,真气鼓荡就是能量周身传簇,周身充满能量的意思。
以心行气,就是用心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技击能量;以气运身,就是用心脏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让真气在周身鼓荡。
所以,筋不是一个物质概念,而是指能量传簇的通道以及能量在通道内运行传簇时作用于身体的感觉,即筋是由能量传簇形成的;从筋的形成来说,筋是习练出来的,不是指人体中连接骨骼的筋,人无法控制这个连接骨骼的筋。
所以,能量是筋的基础,没有能量的存在和运行就不会形成筋。
根据一些科学研究,人体活着时能够感觉到经络的存在,但是死后的解剖却无经络痕迹,所以《易筋经》中对筋的概念是符合科学的。
明白了理、筋的概念,就会理解拳论中所说的易筋易髓的功夫。易筋就是换力,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替代每块肌肉的紧张收缩蓄发能量,从而习练出在经络中运行的一根筋,周身就靠这根能量筋蓄发能量和力量;易髓就是涨筋腾膜,让筋的能量向内涨如骨髓而使得筋骨含力,向外扩张到皮毛之下而使得能量充满周身。
《易筋经》中说: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这描述的就是涨筋腾膜。涨筋腾膜是内家功夫的极致!
内家拳是一种状态拳,其追求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发力过程。涨筋腾膜就是一种能量传簇状态,就是真气鼓荡,将精气神的能量充满周身,让精气神运行于骨肉之间,皮毛之下(就是膜),以达到蓄发合一,把周身习练成一个能量运行体。习练出这种状态后,根节之力贯通周身梢节于皮毛之下,不发力而力自在,根本就不用蓄发能量和力量的过程与时间,所以总能够后发而先至,时刻抢占先机先势。由于周身能量贯通传簇,整个身体就是一个能量导体,无论对手劲力多快,只要接触到我自身能量,我即或将对手劲力吞入自身,或与对手能量直接抗衡,随心所欲,化打合一。
身体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就意味着通过艰苦长期的习练,已经用以心行气的方法改变了肌肉的功能,使得肌肉产生了二个特殊机能:通、满。通就是身体能够双向传簇能量,满就是能量周身传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