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人体除了肺部是无法存入呼吸之气的,所以“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是呼吸与以心行气的合拍而产生的感觉,以心行气生成的河车运行对于身体和呼吸的感觉就是将呼吸之气吸入丹田、周身。
此段文字主要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修炼。时时气沉丹田,反观内照。
眼、耳、口、鼻、人中,为与内五行的五脏对应的外五行。内家功夫讲究闭五行,就是让眼、耳、口、鼻、人中不向外界接触感受,而是向内反观自己的身体,感觉、体会体内的能量传簇。在习练内家拳的高层次阶段,反观内照是一个很重要的习练方法,反观内照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能量传簇,由内感外,就能够通过外五行去感知对手的功夫高低和劲力的大小、走向等。外五行反观内照是内家功夫习练到细微之处的表现。
身体封闭外五行,才能够感知和体会到体内的能量蓄发和运行,所以从此方面来理解,闭五行其实就是身体之“意”。
(原文)洗髓还原篇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介绍)易筋后,能够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出巨大的能量了,即成为金刚体,但依然是血肉之躯。这时就需要按照洗髓经的要求多练气了。即易筋经习练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功夫,习练出精气神的能量。而洗髓经,则习练的是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功夫,将精气神的能量充斥周身,内敛入骨,外涨至皮毛之下、骨肉之间,即涨筋腾膜。
所以这洗髓经与易筋经是需要同时习练才能够达到涨筋腾膜的境界的。换句话说,易筋经于洗髓经习练的同一种功夫,易筋经写的是功夫结果,洗髓经写的是具体习练方法。
“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即五行反观内照,定身定息定心定神定意之五定也。
“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此段写河车运行,内家功夫的根基,无形的元气转换为有形的精的能量的开始。
此段只写打坐时的以心行气,习练内家功夫时要结合《易筋经》习练周身整体的以心行气。打坐的以心行气、河车运行只能强身壮体,是不能习练出内家功夫的。对于习练内家功夫来说,打坐只能是在习练功夫之余的休息时加固功夫的习练方法。元气是无法达到技击需要的能量的,修炼丹道只是修炼元气,固气静心;而功夫则是利用元气抽合出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此为养气动心。
舌头抵上腭是为了完成头部的鹊桥运行。舌头抵上腭能够压缩玄鹰,使玄鹰生成旋转,以沟通任督二脉的能量传簇。
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两句,就是以心行气使元气后贴脊柱命门以让尾闾生成压缩,催动会阴旋转,将能量翻转托入丹田,就是河车运行。河车运行是与其他的经络运行理论相反的,即经络的逆向能量传簇,这是内家功夫与普通经络运行的不同之处。
河车运行的经络逆行的目的是为了以能量下吸涌泉上拉脊柱三关,形成周身一体。
呼吸要配合河车运行,气要从脊柱三关经命门、尾闾到会阴。并且在头部的鹊桥运行中口内生津也要随能量传簇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