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演义:十五,洗髓经(二)(2/2)
气、水、火、土,组成我的躯体,但躯体只是气、水、火、土的外形,生命的本质是要求真,即借躯体求真。气、水、火、土,为佛教四大假合,组成躯体。故《洗髓经》练的是借躯体求气、水、火、土的真意。
注意,以上所说的是内家功夫与其他经络理论不一样的地方。一般的丹道经络运行方法是:呼吸时,吸气从身体前部直入丹田,过会阴而沿尾闾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到头顶之百会,再顺面部至印堂与玄鹰相接,至前胸部膻中下至丹田,复沿原路循环,即一小周天。
而《洗髓经》中内家功夫的能量传簇路径是:水发昆仑巅,即元气先化为心火下降以加热肾水上升。这个水发昆仑巅的能量就是内家拳精气神中神的能量,由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玉枕、百会的压缩旋转是内家功夫技击能量的生成与传簇的起止点。当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下行能量时,就是由头部的压缩旋转生成的神的能量开始的,神的能量经脊柱三关下催腰胯部位尾闾压缩、会阴旋转,再下催脚跟脚面的压缩旋转,即下行能量是从头顶昆仑巅开始生成的,然后以力催三节的方式逐节催动身体各部位压缩旋转,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这就是内家拳周身一动无有不动的原因,即内家拳时刻以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反之,当下行能量获得地面的反作用力而被阴阳转换成为上下贯通的上行能量后,也是通过脚跟脚面压缩旋转上催尾闾会阴压缩旋转,最后上催玉枕百会压缩旋转,完成上行能量在骨骼经络中的完整传簇的。所以,头部的百会是下行能量的发起者与上行能量的终结者,所以这个地方被前辈大师称之为意、神之所在,心意抽合与心神抽合的意、神都在于此地,即以心行气开始于心和意、神部位的百会--------此为内家拳内三合中的第一合:心与意合。即以心行气从心抽合百会的旋转开始,生成下行的起始能量。
昆仑巅生成的下行能量如水般向下四达灌注,即意、神属水,水润下;而以心行气的心则为火,火炎上。水润下火炎上为以心行气开始的水火交融相济。以心行气时生成的能量会刺激口中腺体分泌很多唾液,被视为肾水,这是能量传簇的一个正常生理反应。
在武学中,心肝脾肺肾的内里五行能量,由心力启动,心力下降到会阴形成人体丹炉,开始炎肾水,即启动了肾的能量,肾的能量上行到头顶,与肺部的呼吸能量合一后再下行到会阴,这就又启动了肺的能量,呼吸之气到会阴后,被丹炉炎炼,即为丹炉炼金丹(肺属金)。心、肾、肺这三个脏器的能量启动后就形成了体内基本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能量传簇。但是对于武学来说,任督二脉的能量传簇是远远不够的,武学要求要把能量传簇到周身,所以这时就要启动肝的能量,肝属木,肝的能量启动后,就能够让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具备木的品质,即能够曲折攀援,将能量传簇到周身。最后启动脾的能量,脾属土,能够让传簇到周身的能量坐地生根发芽,达到满的状态。
以上是五行能量传簇的理论,在实际习练中,通过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引带出心力,心力下行到会阴就会引带出肾的能量,练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这个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就是以心行气所使用的主要能量。习练到呼吸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合拍时,就是使用了心、肾、肺的三个能量,就能够形成能量在小周天的传簇。小周天的能量传簇生成后,位于两肺与两肾之间的肝脾被肾和肺的能量所抱,也开始发出能量,肝脾发出的能量开始让中轴任督二脉之中传簇的能量向中轴以外扩张流串,周身就开始充满能量。
以上过程,如果您不去习练,只凭大脑去想,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直到您开始习练,才能够明白这里面的奥妙。
心肝脾肺肾的五行能量习练到高层次时,就是杨露禅先生所说的收身中定。在收身中定过程中,心肝脾肺肾是相抱的,即心力下行到会阴后抱两肾,两肾能量上行抱肝脾,肝脾能量抱两肺,两肺抱心-------您习练到了这个层次,就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五行相抱及其生成的中定的五行能量。
传簇这个词,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说的就是能量在周身的整体运行。大家只需将传簇这个词理解为能量运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