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现代神话中,甚至那些通晓古今的大法师也必须承认神话中的“”其实与神同源。人类神话中曾经是效力于创世神的天使,但又向神灵举起了反旗。描述这段神话的主要有《伊斯特的纸草》、《贞德之歌》和《圣徒福音》。学者普遍认为后两篇作品都借鉴自前者,因为其中关于天使反叛的情节都保持一致。但《伊斯特的纸草》中并没有“”一词,而依然使用“堕天使”这样的描述。“”一词首先出现在《贞德之歌》中,而且这篇叙事诗不但第一次用“”取代了“堕天使”,而且出现了两个堕天使的名字。但也有学者认为,《贞德之歌》中的“”其实并不是指代“堕天使”,而是指代那些恶行与恶念。因此在古代帝国成立之前的黑暗时代,与天使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有很多学者甚至从古人类南迁时期的神话中发现了很多信仰的图腾。他们认为“”或者“堕天使”在古代文明中并不是邪恶的象征,古人类对神灵、和天使的崇拜也是平等的。考古学家在乌瑟克雷的废墟中发现了很多从另一个角度上记录天使反叛战争的纪录,其内容大多在维护堕天使。因此,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以及其形象是在人类古代帝国时期鲜明起来的。
至于塑造形象的原因,考古学家归纳了三点:第一,帝国成立初,人类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适合自己民族文明的宗教观。而当时的人类普遍还保持着与精灵相同的多神信仰。然而人类的寿命有限,无法对精灵神话中的“赫忒诸神”都保持尊敬,因此古代人类开始转变自己的宗教观念,并抛弃了精灵神话中的大部分神灵,只保留了其中的十二位,并把所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都给与“创世神——拉尔”。那些反对这个观念的人类,则被教会认定为异端,他们所崇拜的神灵也被认为是邪恶的。第二,在人类南迁时,与生活在南方的原住民冲突不断。原住民认为南迁的联军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因此,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与自己的同胞血肉相搏。在长期的战争中,人类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观念,并把敌人变成了邪恶势力写入神话中,维持战争的正义。第三,在人类帝国成立之初,有很多人还不适应帝国的律条,因此他们就把自己的恶行形容为被迷惑所致,为自己开脱。因此,在《圣徒福音》所描述的时代中,渐渐被人类描述为各种恶行的代表,甚至留在中州的高等精灵也接受了人类的观念,于是才有了现代七君主的形象。
长—李伯利斯(liberis.the.evil):李伯利斯的故事最初起源于《贞德之歌》,他不但拒绝忠于圣神,而且率众与神灵作对,因此被打入地狱。这个故事在《圣徒福音》中描述的更加详细。故事中他叫做李伯瑞尔(liberiel),是六翼的炽天使,负责管理天堂和地狱,并引导那些在地狱赎罪的属灵进入天堂。他爱上了一位叫做“利利斯”的人间的女子,然而利利斯只有美貌但不具德行,她违背了誓约被送入了地狱。李伯利斯不忍心看她在地狱中受尽折磨,于是他偷偷把她从地狱带了出来。因此他受到了圣神的指责,这使他恼羞成怒,于是煽动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李伯利斯的叛军终于被击溃,在混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