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战的中国人:第五十七七章瓷母(2/2)
听到尚景荣是古董行的伙计,文祥隐隐约约感到尚景荣的身上可能是案件的突破口,还得到那些天津人那里去摸摸情况。
在一次天津人集会的时候,文祥走进了他们中间,以公使馆人员的身份,参加他们集会。文祥以这样的身份参加,得到了他们热烈的欢迎。
在这个集会上,文祥发出一条信息,说中国驻法公使在法国收到了一件古董,听说天津人好古董,不知在座的同胞有没有对古董在行的人,可以帮我们的公使去鉴定鉴定。
听到中国公使有古董要鉴定,在座的天津人都议论开了,最后所有的人都公推一个叫包国安的人出来,说他对古董最在行了。
文祥为了摸情况。就和包国安聊了起来。看到文祥,包国安开始还有点拘谨,但聊开了之后,他就放松下来。
包国安在天津卫的时候,和尚景荣是同行,还是一个古董行的前台掌柜。时态平安的时候收古董,时态大乱的时候收黄金,这是生意行的一句行话。时局动乱之下,天津卫的古董生意是很难维持。包国安所在的古董行,因为一件宝贝就惹上了一场官司。
有一天,包国安所在的古董行来了一位客人,说要出手一件宝贝,这件宝贝还惊动了古董行的老板,古董行的老板看到这件宝贝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它。
这是一件瓷器,为乾隆瓷母瓶,由于稀少,连古董行老板都从未见过实物。当一件这样好端端的宝贝摆在眼前时,古董行老板的眼睛都为之一亮。”
清朝乾隆年间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达到顶峰时期,乾隆为了炫技,专门命人烧制出一款集合所有瓷器品种、工艺于一身的大瓶。这种大瓷瓶高度为86厘米,因整器从上到下依次运用了色地珐琅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饰)、青花、松石釉、窑变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兰描金、开光绘粉彩、仿官釉、绿釉、珊瑚红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种施釉方法,16层纹饰,而被称为“瓷母”。
乾隆一朝官窑瓷器追求精美极致之风,皇帝推崇加上唐英督办,方有“瓷母”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瓷母”除含有多种色釉,颈部设对称夔耳,腹绘有12扇开光图案,包括“三羊开泰”、“太平有象”等画面。此瓶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使得以后都无法仿制。
这件东西实在是太诱人了,古董行的老板没有过分地追查宝贝的出处,就以比较低的价格收购了这件瓷母。
没有想到,出手这件瓷母的人是一个江洋大盗,这件瓷母是从天津卫一个很有影响的大户家里盗来的,瓷母出手之后,就东窗事发。古董行老板也牵连进去,落了大狱,古董行被查封,包国安也失去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