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走访了一些对杀人犯比较了解的华工,华工们给他讲述了一个这样的人和一个这样的故事。
杀人的华工叫刘双喜,湖北人,据华工们了解到的情况,刘双喜是二十郎当岁,是一个地主家的佃户,在刘双喜很小的时候,爹娘就死了。他有一个叔叔,他的叔叔收留了一个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女乞丐,做了自己的老婆,女乞丐可能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使得身体不好,一直都没有给刘双喜的叔叔下过蛋。
看到刘双喜的爹娘死了,刘双喜还小,自己又无后,叔叔就把他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做了继子。几年之后,可能是刘双喜的婶婶烧香拜佛感动了庙里的菩萨,终于怀上了,十月怀胎生下一子。刘双喜的叔叔是喜出望外,很隆重地去庙里还了愿。
从此刘双喜的处境是一落千丈,等到刘双喜长到十八岁,叔叔就把他分了出去,因为他的叔叔就那么两间茅草房,墙还是用土筑起来的土墙。如果把刘双喜留在家里,势必会和自己的儿子分这两间茅草房的家产,因为刘双喜要比自己的儿子大,将来肯定是自己的儿子吃亏。于是,刘双喜的叔叔果断地就把他给分了出去。
十八岁的刘双喜其实已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被叔叔分出家门的他就在当地的一个地主家,佃了几亩薄地,再在一个草坡上搭了一个草棚就算安了家。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傍晚,刘双喜到地主家去交租,不知道他是自己偷偷摸摸地去偷看的,还是无意中撞见的,反正是看到了地主家的女儿在洗澡,地主家的女儿受到这样的侮辱,那还了得,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这个事把地主给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如果刘双喜不是这么一穷二白,家境好那么一点点,地主都有可能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来了却这桩难以说出口的家丑。但地主望着刘双喜那在风中摇摇欲坠的草棚,草棚中残缺不齐的炊具,一张七拼八凑起来的床,床上是已经破了好几个洞的一床烂棉絮,掐断了这样的念想。
那么要平息这样的事,就只能把刘双喜逼走,于是,地主就收回了佃给刘双喜的那几亩地。而且还处处为难他,刘双喜自知自己理亏,万般无奈,他就一把火烧了自己的那个草棚,只身一人就开始外出谋生。
一路流浪就到了武汉,在武汉看到了招募华工的启事,了无牵挂的他就报了名,他反正是这样想的,一个人吃饱,就全家不饿,赤条条一个人来,最坏的打算也就赤条条一个去,要想闯世界,那就闯大的,能够放洋,闯出来就是好汉一条,闯不出来也无所谓,反正是了无牵挂。大不了马革裹尸,客死他乡,这样也就一了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