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袁曹决战的官渡黎陽一线,顔良和文醜两人镇守的延津和白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防御工事,袁尚也已经在做最后的准备,时间不等人,天气越来越热,袁绍的灵柩不能停在营帐里太长时间,他必须尽快将曹军击败,这样才能保住他得来不易的地位,毕竟文官系统里,对他继承袁绍位置不满的人很多。
在完成一切准备任务之后,袁尚义无反顾的带领十五万大军开始缓慢向黄河渡口而来,他留下了五万大军镇守营寨,以‘后备队’的名义让他们来看守袁绍的灵柩,延津的顔良作为軍鋒,先行到渡口准备,然后白馬文醜率领所部前进至延津,而袁尚则进驻白馬,将整个军势分成这样三个部分,相互回应。
而在曹军官渡营寨,带领十万大军镇守的是夏侯淵以及众位谋士,按照曹操临行前的吩咐,官渡大营要在正面战场全力阻击援军的进攻,让曹操能把握住机会,从袁军阵势中打开一道切口,给予援军致命一击。
袁尚虽然立功心切,但是上次与曹军决战失败的阴影毕竟在他心里还记忆犹新,所以在确定了顔良的准备完善之后,他没有急着率领全军上前,而是和文醜换了一下位置,让文醜在自己的后方,也就是白馬营寨,而自己则紧随顔良之后,在延津营寨驻守,另外,为了不让田丰和沮授用自己的影响力骚乱军中,他特地将两人带在身边,派人监视,不准其随意行动。
得知袁尚行动的两人清楚的知道袁尚是打算将整个河北大军都带到河南,与曹操决一死战,这对现在的袁军来说并不是万全之计,陈留一线的曹军乘势而出的话,就能截断袁军的后路,那样数十万大军就会困死在河南,而且两方军士的战斗力,士兵的士气等条件都对曹操有利,河北的优势在于家底雄厚,可以拖,曹操则拖不起,所以两人以前才会不断的劝说袁绍,不要轻易出军,坐等胜利即可。
按照他们两人的想法是打算用正面大军拖住曹操,然后派出乌丸精騎和幽州突騎不断的骚扰曹军,使得他们片刻都不能休息,在时机到的时候,就直接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向河南,一战定胜负。
可是现在袁尚轻易就改变了先前制定的计划,还想着将河北几十万男儿送到河南,这怎么能不让田丰和沮授两人担心,尤其曹操随擅长的就是截断敌军的后路,然后以少胜多,如果大军渡河,不是将自己送到敌人的地盘上给敌人吃的吗,两人虽然不满袁尚乘机夺取嫡嗣之位的举动,但是为了河北这几十万男儿的身家性命和袁绍生前的知遇之恩,两人还是通过各种方法向袁尚进言,希望他打消主动进攻的念头。
沮授还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其中建议袁尚先率领大军返回邺城,然后向天下公布袁绍的死讯,之后上表天子,请求其降罪曹操的聖旨,得到大义的名分,最后在执行先前制定的战略,一步一步疲惫曹军,这是当年孙武伐楚时所用的计策,现在用于袁军正是最合适不过的。
不过袁尚却认为这是田丰和沮授的缓兵之计,认为他们是想在返回邺城后,将大权交给袁譚,然后再来对付自己,他可不相信这两个从来不说他好话的人,他现在对这两个人除了不信任之外,还多了一丝厌烦,要不是两人身份特殊,他说不定会毫不犹豫的除掉两人,当然,留着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袁尚希望在自己取得战争胜利后,好好向这两个以前看不起自己的人炫耀一番,向他们证明,自己才是袁家真正的继承人,并且还可以超过自己的父亲。
曹操这段时间可谓是非常小心,为了不被各地的袁军发现,他们只选择在晚上行军,而且派出的侦骑数量庞大,辐射范围达到四周十里之地,在躲过了多处袁军的侦察部队之后,他的五万大军终于抵达了预定地点滑县,只要在那里渡河,他们就可以直接进攻延津和白馬的中心点,平丘,然后将袁军截断,完成他们预定的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