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建安八年,劉備入蜀已经三年了,每天送来的情报都显示劉璋已经失败,荆州与益州的通道已经给打通,劉備可以将荆州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入益州,以完成占据益州的最终目的,这个时候曹操很想让在江陵城的曹仁出动,但是自己却被袁绍的三十万大军给拖住了,没有自己的支援,曹仁一个人恐怕很难拿下江陵,为了不使江陵的劉備军狗急跳墙,威胁到正准备与袁绍再次决战的自己,曹操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
不过沉默并不代表他没有动作,借着先前用奸计夺取的雍凉两州,曹操利用韩遂将原本属于马腾一系的精兵强将尽数掌握在手里,并且任命自己的族弟曹洪为征西护军,率领雍凉劲卒乘机夺取了属于益州的武都郡,并且屯兵在下辨,与漢中的曹昂互闻声息,监视益州的劉備。
至于留守在洛陽的夏侯惇,曹操的打算是想让他西进冯翎郡,由那进攻被袁绍占据的司隶中的河東郡,然后继续向东,直接进入并州,以开辟第二战场,吸引袁绍的部分军力,另外在青州,曹操派出了于禁和臧霸两人负责应对在屯军在平原的袁譚,然后将徐晃等人召回,留在身边。
而对于主理江南军务的人选,曹操重用了曾经在汝南失手被劉備生擒过的李通,这是荀彧推荐的,当年在汝南此人都可以秉持忠义,而且此人对于行军布阵,以及民政方面都有才能,现在用于淮南是最合适不过的,尤其是李通在淮泗一带还算有点名气,在那里的豪族多半都会听他的,这样也是在曹操与袁绍决战,无法顾及那里的时候,维持那一带统治的重要因素。
李通当然对曹操感激不已,所以将自己的家族也全部带到寿春,以表示坚守淮南的决心,还有在漢中的曹昂也接到曹操的命令,带着虎豹騎以及曹氏夏侯氏诸将返回許都,只留下副将朱靈和一万人坚守漢中。
曹操的本意是打算让曹昂与曹洪,曹仁以及李通构成抵挡南方劉備与孫策的一道坚实屏障,但是郭嘉和荀彧两人总是有意无意的搬了一些古时候君主废长立幼的典故,这些典故的结果就是那些废长立幼的国家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样,可以说是悲哀,这在无形之中向曹操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属下对于将来继承人的态度。
郭嘉和荀彧的态度可能是对曹操最近的所作所为的一种担忧,近来曹操总是将自己的二儿子曹丕带在身边,就连处理政务与接见诸将的时候都将曹丕带着,这让许多人开始担心曹昂的地位,尤其是丁夫人最近也因为曹操在对待漢室的态度上太过分而离开了丞相府,曹操并没有派人去追,而是重新宠幸了另一个卞夫人,也就是曹丕的生母,而这恰恰就是郭嘉和荀彧等文臣所担心的。
对于在战场上求取功名富贵的武將来说,他们多半没有什么政治概念,与其在朝堂之上动脑筋,他们更喜欢在战场上的感觉,所以谁能让他们到战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他们就会为谁效力,至于那个人是不是什么正统,是不是姓刘,他们都不在乎,这和他们没有关系。
相反,在乎这些的是那些文臣,他们读了一辈子书,对于名份正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一点上,就是郭嘉也不能幸免,虽然他不在乎天下姓什么,但是对曹操的忠心却让他不得不注意一下,这个由曹操主理,众多同僚共同建立起来的政权要维持下去,就必须选择一个好的继承人,而目前为止,不论是郭嘉还是荀彧等人,他们认同的,承认愿意去辅佐的曹操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曹昂。
郭嘉见过曹丕,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曹丕比曹昂更像曹操,也许曹操也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才会如此看重还只有十五岁的曹丕的,但是郭嘉去清楚的知道,曹操是创业之主,他开创的各项新制度也非常适合现在的局势,起码比漢朝的旧制度要好,这对天下的百姓有好处,所以他会用自己的才学,帮助曹操建立一个比漢朝还要好的新天地,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曹操才有能力在短期内结束混乱的天下局势,所以他一直在曹操身边辅佐他,完成他创造一个新天地的梦想,这也是郭嘉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强心剂。
为了建立这个新天地,郭嘉可谓是尽心竭力,但是现在他必须要确立另一件事,就是在曹操的领导下,自己和其他同仁动同奋斗所创下的这个新天地,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继承,曹昂的宽仁无疑是不适合乱世的,但是若是曹操结束了乱世,那么他的宽仁就可以尽收天下民心,让有识之士皆为之用,这是根本之道,也是守业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