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月22日上午6时许,上海,码头区。
6点整的时候,克丽丝嘉如同定好了时间的闹钟一样醒了过来。有着一头漂亮的白色长发的战姬少女先是歪头看了看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她的妹妹,可爱的伊妮娅,克丽丝嘉完全不需要考虑,便果断地选择了让对方多睡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下了床,只穿着睡衣的少女动作麻利地洗漱了一下之后开始穿起女仆装。
烧着暖气的特等舱里很暖和,不过圆形玻璃窗外蒙着一层白霜。透过因为蒙上了一层白霜而显得半透明的玻璃窗,无论是静态视力还是动态视力都远超普通人的克丽丝嘉可以看到在清冷的码头上,早早地起了床的力工们正在工头的组织下在码头上忙活着——少女所乘坐的这艘邮轮旁边的一艘散货船上,正往码头上转运着一袋袋从东北运来的面粉。
码头上很冷清,毕竟这个月的25号就是中国人的除夕了,绝大多数力工都已经带着一年辛苦工作所积攒下的工资回老家去了,而且农历意义上的明年的时候,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大概都不会再来干这行了,毕竟逐渐推广、普及的各类机械设备在成本以及工作效率上的巨大优势,正在一点一点把这些只能出售力气的人逼着去上各种扫盲班。
就克丽丝嘉所知道的情况来说,中国人对于把能继承家族姓氏与财产的儿子送去上学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沈阳强制推行的六年制义务教育受到了普遍的热烈拥护与称赞,虽然不少平民似乎对于女儿也必须去上学感到不解甚至是不满……不过在一个强势政权那绝不让步的强硬态度以及各种手段的辅助下,绝大多数平民还是选择了服从沈阳的意志。
不过如果要去上学的是自己的话,绝大多数平民却又会表现出奇怪的抗拒态度,哪怕他们很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也是如此。而更加奇怪的是,对于发展教育甚至比发展军备更为上心的沈阳政权,却并没有强制推行针对成年人的扫盲班、速成班还有夜校什么的。
克丽丝嘉对此倍感不解。以她对于沈阳政权的了解来说,不管是看上去还是实际上,沈阳政权都是一个在关心民众利益的同时,会异常强硬地推行一切它所认为的对于国家有好处的政策而且从不妥协。异见者会被毫不留情地抓起来送去劳动,或者干脆直接处决掉。
不过她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沈阳的一五计划开始在老地盘和新地盘上全面铺开,大量劳动力被吸收进了蓬勃发展的工业体系当中,全面开花的各类工厂以及工人那远高于农民的收入虽然很难打动思想保守顽固的长者,但是却很容易地就打动了对“城里”的花花世界充满了向往的年轻人。当少数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在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然后大包小包地推着新买的自行车返回村庄的时候,一股潮流便不可阻挡地兴起了。
虽然照抄**的土改政策让农民们都分到了地,基本上只要不是实在懒地无可救药的都能混个温饱,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人民们忍饥挨饿的时候他们渴望温饱,而当人民们不需要再挨饿的时候,他们又会开始渴望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人类前进的原动力,会有效地促使那些思维没有彻底僵化的人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更不要说为了获得推行一五计划以及未来更多的五年计划所必须的产业工人,沈阳一直在有意识地控制农民的生活水平,各种手段将确保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始终只能挣扎在温饱的程度上,然后用对更好的生活的渴望去刺激他们、逼迫他们走出农村,去城镇里当工人,接着等工业方面吸收足够多的人手之后,农村这边就开始推行农业机械化了,以此来确保至关重要的第一产业不至于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人力不足咱可以用机器补嘛。
不过当农民们放下锄头,走进工厂拿起扳手之后,他们会发现他们的“苦难”生活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因为没有文化的话就只能去做那些最没有技术含量,同时收入也最低的工作。
于是原本还门可罗雀的扫盲班、速成班以及夜校迅速地火爆了起来。
知识!知识!!知识!!!对知识的渴望被彻底点燃了,没人愿意自己累死累活地只能挣几个辛苦钱,而工程师们只需要在工厂里背着双手指指点点,偶尔下场摆弄一下机器就能拿到丰厚地让人眼红的工资,以及各种津贴、奖金甚至福利房之类的各种好处……而当一个获得知识的机会就眼前的时候,不需要政府“要我学”,大多数人都开始“我要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