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二部 第十六章 第二节 277

底色 字色 字号

北纬三十度游记:第十二部 第十六章 第二节 277(2/2)

    为了节省时间,伊顿把二分队分为二半,他与秦乃正等人去了常德市南的桃源县;委托于渙生一干人驾车直接开往常德市北的石门县。然后,再到张家界会合。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最北端,北纬三十度线从其腹地穿过。最高峰壶瓶山海拔2098.9米,为湖南省最高峰,这里被称为“湖南屋脊”。壶瓶山自然保护区面积665.8平方公里,是大湘西旅游圈与大三峡旅游圈的交汇点,是湖南十大山岳景观之一。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是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最完整的物种宝库,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确定的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

    石门县壶瓶山有七条呈放射状的深涧,从大山深处的溶洞密林中喷涌而出,飞落千米,以千百水叠、激流、清潭、瀑布汇入清澈数丈的澧水支流滞水。壶瓶山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原始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这里保存有大量珍稀动植物。

    其中现已查明植物总量6500种,如珙桐、石门鵝而枥等;陆栖脊椎动物172种,如华南虎、短嘴金丝鸟等珍稀濒危动物53种。壶瓶山盛夏不署,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壶瓶山是民俗风情浓郁的土家聚居地,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诗句“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佳句。

    壶瓶山旅游以森林茂密,溪涧纵横,瀑布遍挂,溶洞成群,奇泉喷涌,动物众多,神秘离奇,而蜚声四海。向导说:“于分队长,您是研究生物的专家,但你们听说过地球上还有九个头的鸟吗?”于渙生回答:“倒是听说过,但我们从未见过,您说的什么意思?”向导说:“在壶瓶山境内就多次发现过九头鸟。”向导的一言出口,大家顿时欢声雷动,定要去看九头鸟。分队长于渙生更是求之不得。向导便带领大家前往石门县南坪河乡鹰子尖村走去。

    由于这一带山高路险,而且多有原始森林,溪涧纵横,所以不宜开车,大家只得按步当车。向导说:“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是这里的捷径。”在行进中,年轻的向导好胜心强,为了追捕一只野猪,便将分队引入原始森林的更深处。直到走到一个溪涧旁边,溪水挡住了前路,才停了下来。向导说:“你们没看见溪水上边有一棵‘大树’横在溪水中吗?”他边说边带领大家踏着‘大树’走过了溪水。

    最后一个走过溪水的向导,正在乐不可支之际,‘大树’突然动了起来,并慢慢地向山上移动,山边的小树及灌木丛被压得倒向两侧。此时的于渙生如梦方醒,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树’竟是一条大蟒蛇,大家只见大蟒周身比大水桶还粗,鳞片呈棕黑色,每片鳞比手掌还要大,而且鳞片粗糙,似老松树皮。大蟒爬过的地方,如压路机压过一样的光滑。向导告诉他们,湖南早就有这样千年的寿星大蟒,也叫蟒蛇王。

    几经周折方来到了鹰子尖村,村民中找到了民兵张承运,他介绍说:“有一次我在后山打柴。忽见树上栖息着一只怪鸟,其体形大小如同斑鸠,它的头上却长着九个脑袋,一个大脑袋,额头上方还长着连成一串的八个小脑袋,呈半月形。每个小脑袋上嘴、鼻、眼、耳俱全,并覆盖着一圈像女人头上留的‘刘海’一样的凤毛。

    当时他抓起一把沙石向怪鸟投去,只见该鸟除两翼奋飞外,八个小头亦有小翅分开腾飞。张承运回家后,将其所见之事告诉父亲,父亲神秘地说:‘这一带山中历来就有这种鸟,家里祖宗几代都看过。只因传说这种鸟是灾难的传播者,所以谁见了也不说出去,以免灾祸降临’。”

    于渙生在当地群众中先后调查了20多位村民,普遍认为九头鸟并非神话。据查,在湖南历史上早有如实的记载,壶瓶山的鹰子尖、水桶寨、云麓等处也都见过这种九头鸟。于渙生与村长约定,一定为我们活捉一只九头鸟,以作为教学的标本。

    再说伊顿小分队抵达了常德市,该市是湘西北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常德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来被称为“洞庭明珠”,据这里考溯9000年前即有远始文明。常德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自古迄今,曾有屈原、宋玉、陶渊明、司马相如、李白、范仲淹等先贤偶居;到了近代仍有贺龙、任弼时、王震等先辈元勋创功建业,以及冯玉祥、余程万等爱国将领在此地驻师抗日,还有林伯渠、丁玲、翦伯赞等人杰贤才。

    桃花源,景色优美,林壑幽静,为古今游览的胜地。东晋诗人陶渊明以此为原型,写下了千古绝作的《桃花源记》,从此“世外桃源”享誉中外。为此,分队来到了距常德市34公里的桃源县,在县城西15公里处,见到了水溪附近的桃花源。

    此处,群山环抱,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4.5公里。只见前面是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桃花源分桃花山、桃仙岭、秦人村四个景点,其中桃花山和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共有七十余处景点供游客游览。

    人们来到桃花山牌坊,据介绍,这个牌坊1943年倾塌后,于1973年按原貌修复,牌坊上以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桃花源’三个遒劲的大字映如人们的眼帘,牌坊两边的大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一副对联,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

    过了牌坊上桃花山,迎面一条水流不断的小溪,显然是桃花溪。溪的右侧,长着一片茂密的桃林,穷林桥就隐藏在桃林的深处。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树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尤其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来到这里,浓淡相间,艳如胭脂,令人陶醉。

    穿过桃树林,涉过穷林桥,就是桃花源著名的菊圃和碑廊,碑廊尽头是明代建筑的方竹亭,亭内碑碣壁列,多为古人题写。方竹亭继续前行,有一小桥名曰遇仙桥,桥下潺潺流过的桃花溪水,宛如琵琶之音,在仙境中轻轻滑落。向导说:“这里就是瞿童遇仙的地方。”跨过遇仙桥石级盘绕而上,即来到了造型别致的水源亭。

    亭边有桃花源,这里水清如镜。潭的上方为‘秦人古洞’,相传秦时人们为了躲避战乱的藏身之处。狭窄的洞道只有数十寸宽阔,科考队员们只能匍匐而过。一过洞,眼前豁然开朗。举目所及,但见:“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笔下,眼见的理想世界了。

    沿着月牙形的山湾,一条长600米的竹廊令人称绝,在碧波微澜的千丘池中,耸立着一座小亭,亭内石碑上刻着清朝乾隆皇帝咏叹桃花源的诗句,因此,人们就把此亭呼为‘御碑亭’。再向上可直达桃花山的最高峰,登峰极目远眺,沅江水票绕如带,桃源县城历历在目。下山后经过婷婷如盖的摩法,认为桃花源是指:浙江天台城西之桃源洞、福建永安城北之桃源洞、湖北九宫山留祖村之桃源洞等等。也有人认为,桃花源是指庐山之康王谷;山东邹县北至峰山。还有人认为,桃花源在天津市蓟县与河北省平谷县交界之盘山中;在山东省掖县山中。甚至还有的认为,桃花源是指北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之冷水峪。

    如此众多的桃花源,究竟何处是陶令所指呢?

    伊顿实在不知所措之际,便要通了王自治教授的电话。王自治回答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指的桃花源,是通过艺术构思后,笔下描绘的桃花源。甭说十多处地方的人们认为是桃花源,就是全世界的人们,也都在寻找‘世外桃源’的理想境界。要问我到底在哪儿呢?我认为哪个都是,又都不是。抑或是洞在此,而溪在彼,桃花却又在另一处?我想,这正是陶渊明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所创作的桃花源,让人们永不止步地追求理想境界,这才是陶令的真正目的,也是陶令崇高理想的真正兑现。”

    (第十二部十六章第二节结束待续)

    ref=.>.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