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二部 第十六章 第一节 276

底色 字色 字号

北纬三十度游记:第十二部 第十六章 第一节 276(1/2)

    第十二部华中鄂南湘北

    第十六章

    两湖平原鱼米之乡钟灵毓秀

    三峡岸边风光旖旎人杰地灵

    第一节(276)

    富饶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神秘的长江两岸奇景迷离

    中国的百慕大——鄱阳湖魔鬼水域被揭谜后,环球科考队员便从江西省九江市一路向西进发,抵达了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在这里休整两天,然后,分两路:一路从鄂南上溯长江三峡两岸西进;另一路则沿湘北西进,然后,回归北纬三十度线附近的巴东再全队会师。

    湖北省,因大部分地区属于古鄂州,故简称“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因湖北位于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介入北纬29度05分至33度20分;东经108度21分至116度07分。北纬三十度线由本省南部穿过,世界第三大河——长江,由西向东贯穿鄂南全境。

    武汉市是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长江及最长的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因此,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是一座文化古城,这里的考古可上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是现存距今三千五百年前最完整的商代古城,是东周时这里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要镇,三国时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更名为‘以武治国而昌’的“武昌”。

    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并在城内黄鹄矶处修筑瞭望楼,取名“黄鹤楼”。元明清时期武汉成了全国性的水利交通枢纽,和中国内陆最大的港口,被成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中华民国时期,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后,于一九五七年十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二零零八年底武汉过江隧道通车,二零一零年三月,国务院批准武汉的城市性质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武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观多集中于城区。最著名的景点如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等等。科考队员们休整期间来到这里,因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所以,多数队员都去了东湖游览;而王自治一些‘学究派’,便聚集来到蛇山要浏览黄鹤楼,要揭开这里的黄鹤之谜,便驱车前往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被人们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故址在武汉蛇山之黄鹄矶头,屡经兴废,最后毁于清光绪十年,因附近民房起火殃及而被毁掉。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七年建武汉大桥的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蛇山之巅(距离原址约一公里)重建黄鹤楼。并以黄鹤楼为中心兴建公园,已于一九五八年对游人开放。

    科考队员们欣赏着新建的这座仿古建筑,是依据清代式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以现代工艺和材料建成的。共五层,高51.4米,层层有琉璃飞檐。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迥异,既有古色古香的古韵,又有现代化音响及电梯等设施。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高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