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北纬三十度游记 > 第十一部 第十五章 第一节 271

底色 字色 字号

北纬三十度游记:第十一部 第十五章 第一节 271(2/2)

    经检查,禅师腹内无腐物,体内渗满了防腐药物,嘴及肛门均封住,这些都是肉身不朽的基本原因。据悉,无际禅师的肉身,现存于日本横滨鹤见区总持寺,并被视为日本的“国宝”?这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又一件物证。

    九华山共有三尊肉身菩萨,第一个肉身菩萨在神光岭肉身殿。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2年),朝鲜半岛南部新罗国国王的近族,金乔觉辗转来到九华山修行,九十九岁那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圆寂,盘坐一口大缸中。三年后的一天,徒弟开缸为他安葬,发现金氏肉身不坏,脸色红润,抬动时关节还发出响声。此后,金乔觉肉身就供奉在塔中。那座肉身殿,是后人为了保护石塔而加盖的。

    九华山第二尊肉身菩萨,是明代万年寺的无暇和尚。他活了一百一十岁。他生前用了二十八年时间用毛笔蘸金粉和血抄写《华严经》。死后三年尸体不腐,僧徒们称他为百岁公,将他肉身装金供奉。后来崇祯皇帝赐封他为“应身菩萨”,赐封所供养的寺庙为“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如今,游客可在万年寺真身殿的玻璃供龛内看到应身菩萨,他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端坐在莲花坛上。

    金乔觉、无暇,毕竟都是古代留下的肉身。令人惊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出现了一名肉身菩萨。一九八五年,九华山一个名叫大兴的和尚,九十一岁圆寂。徒弟们把他端坐在一口缸中,缸里放了一百多斤木炭和一部分石灰,上面再覆一口大缸。

    几年后僧徒们揭开缸一看,发现大兴和尚的遗体没有腐烂,容貌如生。颈部一串佛珠的线已断,一颗颗佛珠掉落在周围。有人认为是由于木炭和石灰的干燥防腐作用所致,其实不尽然。人们用同样方法保存一个老尼姑的遗体,却没有成功——开缸后,只有一堆遗骨。由于大兴和尚不腐,理所当然成了九华山第三尊肉身菩萨。经佛协同意,将其遗体装金供奉于九华山上。

    科考队员们来到九华山后山,从烟霞园园门口南行100米至岔道口,再西行拾级登山,过了双溪寺既至大兴和尚肉身殿。殿堂正中端坐着大兴和尚肉身,颜面如生,喉节可辨。右墙边陈列着大兴和尚的遗像,穿破了的袈裟和僧鞋,以及出缸的罗汉念佛珠、指甲、衣鞋帽灰片等。

    供奉肉身的寺庙右边有一座木柱草盖的亭子,叫“三空亭”,亭子后面的三块石壁上分别有正、行、草三种字体摩刻的约一米见方的三个“空”字,这三块石壁,人们叫它“三空石”,也正合大兴生前常念的“空、空、空”的佛家妙理。阐述了他参禅悟道的独特见解。

    大兴和尚何以身世促使其成为肉身菩萨呢?

    九华山大兴和尚,字了维,俗名朱毛和。1894年,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朱镇乡朱家村。少年坎坷,七岁时曾被坏人拐走,两年后方被找回。1918年,曾随祖父朱汉臣到安徽屯溪莲花塘潜心学佛。后来因南北军阀混战,被迫当了六年兵,当兵期间他仍然一心向佛。厌恶拼拼杀杀的兵营生活,于是1925年,一个偶然机会,他逃出兵营,结束了心烦意乱的世俗生活,来到九华山百岁宫出家。剃度后,在寺内专门从事挑水、担粮等苦力活。

    1931年,他来到南京古林万寿寺,拜果慧大和尚为师。随后,又云游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这三大名山。1936年,他又回到九华山百岁宫,当了5年的“水头”,每天领人挑水,供全寺僧人饮用。1958年,他来到后山双溪寺放牛,在双溪寺时,他在生活上不予选择,在饮食上不求好坏,自己种点粮菜,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烧一顿饭要吃几天。然而他在念佛禅修上,从不敷衍了事,而且非常投入。

    他还坚持每天练气功,常常不顾山高路险,到九华山鼻祖金乔觉修炼过15年的盘陀石上,合掌打坐,闭目养神,静心修炼,即使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练气功使他步履轻盈,行走如风,超凡脱俗。它那1.85米高的颀长身材,尽管瘦骨嶙峋,但精神攫铄。它与众人不同之处,无论是行、走、坐、卧,不断念着“空、空、空”,并终年如一。关于他气功练到什么程度,当地人说法不一,接触过他的人都认为,他可以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可见他的功夫,实为不同反响。

    他在双溪寺静心修行20余年,与当地乡民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十年浩劫期间,九华山这块净土也同样遭受劫难。僧尼被赶下山,逼迫他们还俗,但从那时起,附近乡民时常看到这个疯和尚。他脚穿草鞋,身穿破衣烂衫,嘴里不停地念着“空空空”,疯疯癫癫,活像一个济公在世。其实,不少乡民都知道他装疯卖傻,是为了逃避尘世,特殊时期,他仍然过着放牛、种菜、念经、练功,这种清静的佛门生活。嘴里还经常念出一些颠三倒四的妙语,如“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之类的话。如果有人与他争辩,往往都被他驳得理屈词穷。

    别看他样子疯癫,却乐于助人。他利用气功为人们治病,不少疑难杂症,都被他妙手治愈。每到一个村落,都会有人让他为家人看病,他从不推辞。九华山后植物资源丰富,他独自一人攀崖走壁,采集中药,送到病人手中,人们过意不去,总想给他钱物,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视钱物为身外之物,从不为之动心;唯有多做善事好事,他才心安理得。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青阳县方圆百里之内,不少病人都慕名而来,疯和尚深得民众爱戴。

    1984年秋,大兴和尚一改往日常念的“空空空”,转念“阿弥陀佛”,终日念个不停,这年的12月,他向家师请假,做了他终生最后一次云游。第二年2月,他在寺内摔倒,难以行走站立,于是他整日里或坐或卧,总是念着“阿弥陀佛”,这年,他九十一岁,临终前三天禁食,粒米未进。二月十七日,他响亮地念出“阿弥陀佛”数声,他留下的遗言是:“我是百岁圣人,不愿意火化”。说完,他就含笑而逝。

    按照佛教界的规矩,象他这样的僧人,圆寂后是要火化的。由此,将圆寂后的大兴,盘坐装缸,准备七天后火化。但是,第四天头上,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群众念其生前的大恩大德,强烈要求保存他的遗体,并推举代表,到双溪寺表达大家一致的愿望。寺里遂了群众的心愿,将遗体保留了七天,将缸封起来,上面打上稻草,做成围棚。但奇怪的是很多牛吃草吃到围棚边,就是不吃围棚的草,也不去用身子蹭痒痒。当地人无不觉得是佛祖显灵了。于是,1986年,村民们自愿出土,集资,在这里建造了圆形砖塔,并立下碑文以示纪念。

    1989年春天,也就是大兴和尚圆寂后的3年零6个月,寺里开塔开缸,奇迹出现了,大兴和尚的容颜安祥若睡,就如同生前一样,这是佛界的又一个奇迹!据说,僧人静心修行不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是不会修成这样的正果的。寺里见大兴和尚妙像稀有,随即呈报九华山佛教协会,经佛协同意,将其遗体装金(即遍体涂上金粉)供奉。上海两名居士,出资一万元,在双溪寺附近,依照大兴和尚生前简朴的习慣,建成了如同皖南普通民居的肉身殿,供奉着这尊让人们敬仰的真身。

    大兴和尚的真身在这里供奉已有20余年了,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及善男信女到这里观瞻和参拜。人们在惊叹这一奇迹的同时,更加敬仰大兴和尚生前乐善好施,治病救人却不图回报的高贵品德。科考队员们更是纷纷赞扬大兴和尚一生难得可贵的高尚品行,借助九华山的天然美景,尽情讴歌这位时代伟人。

    秦乃正像诗人那样咏道:“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古今一奇观,尽在凭戒定。”此言确实不假。大家耳闻山谷中刮来阵阵秋风,松涛在山谷之间上下翻腾,目睹竹海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有谁不在为大兴和尚的身世而叫好,有谁不在为大兴和尚的悲壮而高歌呢!

    张翰东打来电话,询问二分队现在到哪了?伊顿告诉他,正在正走下九华山,准备到黄山与一分队会师。张翰东说:“我们已经来到黄山了,现在已经浏览了黄山的“四绝”景致美极了,无愧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呀!”

    (第十一部第十五章第一节结束待续)

    ;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