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第12章 乱战(2/2)
重武器的损失勉强可以接受,13军的炮团安然无恙,只是贡献给了南口傅作义的35军,因为本来就打算出击几天就撤回去的,这个团就没随军主力从南口出击,主要丢失的是重机枪,迫击炮等等。
但持续多天的战斗和逃亡后,士兵随身携带的弹药也是所剩无几,好在,在日军全面封锁北平前的一段时间内,29军抢运进了大批的武器弹药,暂时北平城内的守军还不至于担心没有弹药。
不过进入北平之后,并不代表日子就好过了,日军对北平的包围封锁一日紧似一日,即使13军在北平北面制造混乱时,日军也没调动其包围在北平南面和西面的任何军队。
负责指挥日军包围北平的华北驻屯军参谋长宫本很清楚,进入北平的13军残部最多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仍处在一个大的包围圈内,随时都可以解决,控制好北平的南面和西面才是关键,铃木旅团没有拼命拦截13军,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日军没有对北平发动总攻,因为此时的南口战役正逐步进入**,香月清司中将在发现13军南下逃往北平后,一方面命令14师团一部进行追击歼灭,另一方面以第6师团为主力开始进攻南口,他下决心要迅速将这个钉子拔掉,因为只要南口掌握在中**队手中,华北驻屯军就很难展开手脚。
香月清司下这个命令的时候是比较乐观的,第6师团、第14师团均为日本国内刚刚派来的援军,在开拔前补充了大量兵员,此时的战斗编制人员均在25000人以上,尤其第6师团(又称熊本师团,37年底调到华东战场,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更属于日本第一等的7个主力师团之一,他认为以这个师团的战斗力,可以迅速的解决守卫南口的晋绥军,之后他就可以把手伸向孙连仲集团了。
不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显然中**队的抵抗超过了日军的预期,实战的情况证明,香月清司想的有点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
南口的守军现在主要是傅作义的35军,另外,郝梦龄第9军部署在八达岭一带,骑一军为预备队,晋绥军的装备虽然不如中央军,但比29军还是强多了。
他们首先有着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进行防御作战,南口一带群山起伏,自古为兵家要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其次9军和35军在此地驻守多日,赶修了大量防御工事,可谓以逸待劳。
傅作义军还有一个优势,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6年的绥远反击战,他指挥35军和日军多次交手,基本不落下风,是抗战初期最了解双方军队优缺点的将领之一。
虽然现在他升官成为第7集团军司令,但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仍旧由他兼任该军的军长。
35军将士根据他总结的和日本人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在训练上非常重视练夜战和近战,提出“练两只夜眼”的口号,强调夜间射击和拼刺刀,他尤其重视远距离奇袭和“掏心战”,每星期部队有三次全副武装越野跑六十里急行军的训练,要求官兵“练两条铁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