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第4章 深陷绝境(2/2)
8月2日到8月3日,13军和35军调动兵力协同向阻断通路的日军发动夹击,希望打通交通线,但苦战2日始终没有突破日军防线,这期间,日本人的空军发挥了巨大作用。
由于基本没有对空武器的制约,日军的飞机飞得非常低,甚至是贴着高粱穗子飞过来扔炸弹和扫射,胆大的人抬头连飞行员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对进攻和行进中没有遮蔽物的13军将士杀伤巨大,在毫无遮挡的平原上,多次发生部队集结完毕准备攻击时,就被日本人的几架飞机给打散了。
为了抵消日军的空中优势,8月3日晚上,13军又重新组织兵力利用黑夜再次发动攻击,但此时日军防线已经稳固,大部队陆续抵达战场,除极少数部队突围外,13军大部都被日军顽强阻击而无法通过。
虽然眼前只有西面有日军主力,但那是他们唯一的退路,此路不通,13军可以说已经深陷绝境,北上的话,东北是不用想了,去察哈尔也是凶多吉少,东面不远就是大海了,南下则是北平。
13军军部乱作一团,最后还是汤恩伯拍板决定,全军掉头南下冲进北平与29军汇合,仗打到现在,西面的日军已经发现了2个主力师团的番号,单靠13军和傅作义的35军想打通交通线已经很困难了,事实上,现在已经攻守易位,是日军14师团在向13军攻击了。
北平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出路,但日军主力主要集结于北平的南面和西面,北面的兵力相对少一点,客观上存在突进北平的可能。
最关键的是这条路线比较短,对已经出击多日的13军来说尤其重要,部队携带的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多了,至于冲进去后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他现在也顾不得了。
有部下提出化整为零的方案,更是催促他做出了决定,那只是好听的说法,如果在敌占区没有充分准备下搞什么化整为零,没有了统一的指挥,事实上该军队已经被歼灭了。
8月4日,13军留下2个团部队殿后进行阻击,全军转向南前进,汤恩伯一面和29军取得联系,希望能给予配合,一面传令全军各师、团向北平突进,要充分利用夜战近战,只有在乱战中13军才可能获得一线生机。
掌握制空权的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了13军的行动,14师团立即在后面发起了追击,并不断组织空军打击13军。
形势对日本人一片大好,但他们也有不小的麻烦,驻守在北平北面的日军是关东军铃木混成旅团,按道理是完全具备阻击仓促南下的13军实力的,但是其摆开的是向北平进攻阵形,战斗部队部署在靠近北平城一面,后面多是辎重部队、炮兵部队等,临时调整部署再加上29军的不断骚扰,给铃木旅团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国民革命军第13军,抗战初期由汤恩伯任军长,属中央军嫡系,是抗战中一支表现不错的军队,第13军以迂回侧击战术见长,从1937年8月的南口战役开始,参加了**的多次会战,在军纪方面,第13军早期也做的不错,军风整肃,如第13军行军时每连纵队均有一军官持“执行革命军纪”小旗押阵于后。
汤恩伯的形象在国人眼中一直比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原因也有他个人原因,但是在抗战初期,其战术素养还是不错的,在日本军队对**将领重视程度上,其排名高居前几位,但抗战中期开始,其本人的私心越来越重,1944年以后则完全堕落了,个人观点:是将才但绝非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