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显赫的镇国太平公主殿下,谁不认识?”
“你叫什么名字?任何职务?”
“在下监门校尉刘平。”
“谁叫你们把我看管起来的?”
“公主殿下,此事与我无关,完全是奉长安令韦播的命令行事。”
“你知道要囚禁我的原因吗?”
“不知。”
“好,我对你说。韦氏毒死皇上,与安乐公主、宗楚客合谋,要篡夺唐室江山,他们怕我反对,便把我囚禁于此。”
“原来如此,险些被他们骗了。我家世代食唐朝君禄,正寻机图报,听公主殿下一席教诲,末将愿听调遣,为唐室立功。”
太平公主听他说得真诚,便从头上拔下一支金簪交与他说:“你快出宫门去寻找我的儿子薛崇简、薛崇箴,将我在宫中所住方位告诉他们,好来搭救。还有相王的住所也打听清楚。这里是一支金簪,事成后以此为凭,我将重重封赏你。”
“末将听命。”刘平接过金簪准备退下,太平公主说:“把你的佩剑留下。”
刘平稍有犹豫,但还是解下,双手捧给了太平公主。
刘平出了大院,翻身上马,混出建福门。但见队队兵马,整齐排列在承天门内外待命,他不由心中一紧;走到承天门,从城门洞往外看,密密麻麻的队伍聚集在广场上,里里外外,把皇宫包围得如铁桶一般。刘平不觉有些畏惧,原来韦皇后早有准备,兵马已调齐。太平公主虽有朝臣支持,但兵权在韦氏家族的人手中,要想逃出宫去,重振唐室,谈何容易。我只不过是个低级军官,风大随风,雨大随雨,才可免性命之虑,进而得到发达;而刚才,贸然答应太平公主出宫报信,也实在危险,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他感到骑虎难下。
正两难间,只见从承天门进来一彪人马,为首的正是长安令韦播。想躲,已经来不及,只有硬着头皮去见礼。韦播见到他,问道:“刘平,你不在宫中看管好人,跑出来干什么?”
“禀告大人,末将有一事寻找大人。”
“什么要紧事,快讲。”
刘平从怀中取出太平公主给他的金簪,交给韦播说:“末将在内宫值班,被太平公主叫住,给了这个,叫去宫外报信。特向大人报之。”
韦播接过来看了看,说:“你速速回宫,严密看守太平公主,以防她逃脱。快!”
“遵命!”刘平应声从原路回宫。
但此时宫中局势已呈乱象,进进出出的太监宫女,个个神色紧张,不知所措。刘平夹在当中,心里,比太监宫女们的脚步还慌乱。
临淄王李隆基已将各方面都布置停当,约定今晚起事,放炮为号,宫墙内外,一齐动手,诛杀韦氏及其党羽。
是夜,月明星稀,凉风习习,长安令韦播与卫尉卿韦璿正在玄武门门楼上巡视。因连日辛苦,甲不离身,难得今夜偷闲,便解甲畅饮。酒至半酣,忽听远处一声炮响,韦播一惊,忙向门外守望的校尉葛福顺说:“快去察看是哪里放炮,逮住他就地正法。”
只听葛福顺应了一声,领十余名兵士推门而入,还未等韦播、韦璿回过神来,二人皆作了刀下之鬼。葛福顺命割下两颗人头,挑到城楼上向下喊道:“众御林军弟兄们听着,韦氏毒杀皇上,弑君作乱。韦氏党人,结伙成帮,乱我大唐。我等奉相王将令,已将韦播。韦璿二贼处死,悬首级于此,望诸位弟兄共同努力,诛杀韦党,效命唐室,共建勋业;如有助纣为虐,甘心附逆者,定诛九族。”
御林军中多数对韦氏党人深恶痛绝,今既有人领头,又奉了相王之令,便个个争先恐后参加伐韦行列。葛福顺下了城楼,重新整顿兵马,聚有千余人,向玄德门杀去。
羽林将军李仙凫,在帐中听到炮响,带上手下数百兵马攻白兽门。一路杀去,所向无敌,与葛福顺的兵马恰在凌烟阁会师。
李隆基所领的一支兵马,已在玄武门外,听见炮响后,宫内杀声震天,量已得手,便发动进攻。南北夹击,顿时攻下玄武门,在凌烟阁与李仙凫、葛福顺会合,向韦氏的巢穴东官杀去。
太平公主手握佩剑,摆了几个架势,又舞了两个套路,上下翻飞,左右刺杀,尚觉得心应手。她庆幸从小学了两手,紧要时也算排上了用场。她计算着时间,这刘平也该回来了。
“公主殿下……”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墙窗外传来。
她踩上板凳推窗一看,是个老太监,因低着头,认不清。
“你是谁?”
那太监猛地抬头。
“啊!二桂,你……”太平公主见到他分外亲切。
“殿下,快跟我走,迟了就跑不掉了!”
“什么?”
“韦氏已率兵杀向这里来了,快!”
不等回话,二桂就从窗外伸出手来。太平公主拉着他那粗壮肥硕的手,轻轻上了墙,从窗口翻了出去。
“随我来,去救了相王一道跑。”
太平公主这才肯定相王也关在宫中。她扶着二桂的手臂,翻过几道矮墙,又拐过几道门槛,到了一个院落的后门。太平公主在宫中住过多年,她记得这是当年爷爷太宗皇上常住的地方。她见二桂对守门兵士说了几句话,那兵士便开了门,恭立在门边。太平公主进门时,守门兵士还躬身行礼。
这个院子里关着相王。
相王本与世无争,几次让皇位,让太子位。被韦氏抓来以后,他成天静坐在床上练吐纳之功。一切听天由命。
他正练得入神,忽听门响,睁眼一看,推门进来的是太平公主。他惊喜万分,功也顾不上练了。
“参见相王哥哥。”太平公主的声音有些哽咽。
“妹妹请起。”相王扶起太平公主要她坐。
“二位殿下,此处非久留之地,快打点了随我走。”二桂着急地说。
相王是个慢性子人,拖拖拉拉好一阵才说走。可刚刚出门,就被韦氏等一行逼了回来。相王与太平公主退到房内。太平公主手握佩剑与韦氏相对,韦氏身后是一群卫士。
“哼,看你们往哪里跑?”韦氏手提长剑,凶狠地对相王和太平公主说。
相王推开身前护着他的太平公主,上前半步,向韦氏一拱手说:“皇嫂,不知为何你一定要置我们兄妹于死地。你要当皇上,你当就是,不干我的事,为何要杀个不停?连亲兄妹你都不放过。你也太狠心了。你看你身后那扇门上,还贴有前朝大将军尉迟敬德的像,是当年祖父太宗皇上时留下的。玄武门之变,太宗杀了建成、元吉兄弟,晚年受他们亡魂的折磨,便命人画了尉迟敬德的像贴在门上,日夜守护。你韦氏毒杀亲夫中宗皇上,却不自知罪孽深重,幡然悔悟。反而还要残杀我兄妹,你你你,你不怕亡魂向你索命吗?”
相王说得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太平公主对兄长这个时候讲这些空话感到可笑,一把把他拖到身后,扬起佩剑指着韦氏说:“相王兄,对这杀夫弑君的贼妇,讲这些岂不费了口舌。来,韦氏,有本事咱俩一对一比试比试。”
那韦氏提把宝剑只是虚张声势,听说要一对一比试,慌忙后退,叫后面的卫士们上。
太平公主见了大笑道:“你这贼妇,有本事毒死亲夫,却不敢与本公主对阵。好,你且退去。来,哪个卫士敢上来,与我比试比试。”
见是太平公主,卫士们谁也不敢上,也学着韦氏向后退。
“量你们也不敢!”太平公主厉声说:“你们看清了,我是镇国太平公主,我身后是安国相王。韦氏这贼妇,毒杀了皇上还不算,还要斩尽杀绝我李唐宗亲。你们都是食大唐俸禄的兵士,现在正是为大唐尽忠效命的时候。快杀了这贼妇,为皇上报仇。谁杀了她,谁立头功,我封他五品官衔……”
太平公主话音刚落,一片杀声从外面传来。杀声中分明听到有“杀韦氏,灭韦党,兴大唐”的喊声。韦氏身后的卫士队伍立刻瓦解。在溃退中,韦氏身后一个年轻军官上前,手起刀落,立斩韦氏,取了首级,献于相王和太平公主脚下。
“啊,刘平,是你。封你正四品将军,本公主绝不食言。走,快跟我去清杀韦氏余孽,再立战功。”
“谢公主!”刘平心理为自己永远忠诚于胜利者的信念选择而庆幸,紧随太平公主身后再立战功去了。
这时有卫兵牵过两匹马来,太平公主、相王各骑一匹,带领刚才收编的卫兵,向宫外杀去。半道上,又与总监钟绍京的工匠队伍数百人汇合,浩浩荡荡一大群。先在宫里搜索韦氏余党,无论老少,杀得一个不留。
“姑妈饶命。”安乐公主被几个工匠捉住,押到太平公主马前。太平公主对她冷笑两声,问道:“安乐,我问你,你今年多大了?”
“姑妈殿下,侄女今年二十二岁了。”
“多好的年纪呀,真可惜!更可惜你父皇白白疼你一场!”
“侄女知罪,但求免死。”
“像你这样敢杀死自己亲生父亲的女人,留在世上何益?”
太平公主对押她的人摆了摆头,于是,几把锄头几乎同时砸在她的头上,顿时脑浆迸出,死于阶前。
太平公主还未杀出东宫宫门,外面太极宫李隆基引领的御林军就杀了进来。姑侄二人在大门上相遇。会合后,继续在宫中清杀韦党余孽。
听到外面的厮杀声,上官婉儿更是心神不定。她派出的侍从进进出出,一会儿回来说韦家的士兵杀进了宫,一会儿又说李隆基的队伍杀入了承天门。好在她早已做好准备。她草拟了两份诏书:一份是韦氏登基的,从中国有女娲补天,到异域有女王体制,从前朝则天皇帝,到当朝韦氏功德,说得头头是道。一句话,韦氏登基乃天运使然,人神共扶;一份是韦氏当诛的,从她**宫廷,培植党羽,到她毒夫弑君,野心篡国。种种罪恶,罄竹难书,天地不容,人神共诛,写得义正词严。她把两份诏书分别放在书案的左右两个抽屉里,视情势变化,打开不同抽屉,拿出来呈上。
上官婉儿乃唐代著名女诗人,可她是作为一个罪人之女留在宫中的。在宫廷斗争中。她的人生小舟忽上忽下,波峰浪谷;不知经历了多少恶水险滩,然而她终于有惊无险地度了过来。
现在,她又面临一次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决定她命运的那一刻。
当她得知李隆基的兵马已全部控制了皇室,韦氏、安乐公主等一干人均已被诛时,她意识到自己处境的严峻。她急忙拿出那张谴责韦氏的诏书,命宫女打着纱灯出门迎接李隆基的兵马。
来的是刘幽球,李隆基的心腹将军。她呈上诏书,求刘幽球在李隆基面前代她说几句话,以求免死。刘幽球见她虽已年过四十,然风韵犹存,话声宛转,娇柔动人,便产生几分爱意,满口应承下来。时值李隆基、太平公主正在含元殿处理军机要务,见刘幽球带着手捧诏书的上官婉儿走上殿来。那上官婉儿自知有罪,进来后低头不语,十分可怜。刘幽球从她手上取过诏书,呈给李隆基,并说道:“上官婉儿早就拟好声讨韦氏的诏书,还提出请立相王的建议,可见她对唐室的忠诚。请二位殿下网开一面,放她一条生路,让她继续为新朝拟制诏书,将功补过吧。”
李隆基听了沉默未语,只把目光看着太平公主。
这时,太平公主仔细地端详上官婉儿。看着她,便想到张昌宗,想到崔湜,想到她与韦氏合流……但她也实在太可怜,孤苦伶仃地在官中挣扎,确也不易。如此圆滑机灵,还是未逃脱今日,对她不免有些同情,然而,当李隆基以询问的目光望着她时,她竟毫不犹豫地做了个摇头的动作。
于是,李隆基说道:“上官婉儿.**官闱,助纣为虐,不可轻恕,今日不杀,遗患无穷。”
上官婉儿听了,也不分辨,任几个兵士把她推到台阶下。只听耳边一阵风响,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可惜一缕芳魂变成一道红光,瞬间便消散了。
时年,上官婉儿四十六岁。
太平公主眼看自己的敌手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夜之间都被消灭了,不知为什么她并不感到特别高兴,她感到寂寞,感到孤独,甚至有几分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