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对facebook和社交网站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社交网站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人际互动,以及关系传导。
如果要问互联网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信息的获取变得很方便,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非常快捷地获得海量的信息;还有一个便是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变得更丰富和更方便。[]
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就是用来传递文件的,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应用中,就包括新闻组,也就是bbs,email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个世界,从此纸质的通信变得越来越少,直至几乎消失。
说白了,也是信息和联系这两点。
facebook可谓是社交网站发展的集大成者,早期人们用来的联系的是email,是熟人之间一对一的联系;然后出现了论坛、bbs,这个是群体式的联系,大家相互都不认识,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东西,接受陌生人的评价、互动,并且参与那些陌生人、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论坛最早发掘出这样一种群体性的社交场合,各种各样的论坛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既有面向所有网民,包罗万象的综合性论坛,论坛往往会划分出不同兴趣取向的频道,相同爱好的人在上面发帖、跟帖,也有一些专门的论坛,譬如专门的电子爱好者论坛、历史论坛,还有各种各样的单位、组织自己建的论坛,让自己组织的成员,或者服务对象在上面发帖、跟帖,进行沟通联络。
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交网站了,不过还是以信息和话题为载体,侧重于内容,而不是关系,论坛上的人大多并不认识,是陌生人,没有形成关系网络。
这两年开始跑火的博客,其实也有类似的性质,使用者通过展示自己的日志,然后吸引大家的关注和评论,同样兼具了信息和社交这两个特征。
在早期的社交应用中,还有聊天室和聊天工具。
聊天室比较类似bbs,可以说是即时的、自己刷新的bbs,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可以马上出现在信息框中,并被其他人看到。
聊天室包括公共聊天室,这个基本就是即时性的bbs,很多陌生人,也可能是熟人约好了出现,在一个公共聊天室里,不住地发言,进行网络沟通。
而私密聊天室则是自主创建的,只提供少数人进入发言,这可能是一般聊天室网站提供的一项服务,也包括即时聊天软件提供的功能。
即时通讯软件在早期基本都提供聊天室的功能,那时候大家对这种与陌生人的联系感觉非常新奇,李辰还记得当年qq没有出来时,使用irc这样的聊天软件跟人聊天,当跟人聊上时,感觉非常兴奋。
后来qq的使用者越来越多,经常到聊天室找一些陌生人加为好友,也经常会被陌生人加为好友,不过现在的qq使用者,差不多都开始拒绝加陌生人,往往会设置严格的验证程序。
这其实反应了网络用户的一个发展趋势,早期因为网络还不够普及,就算是能够上网的,也没有条件随时挂在网上,譬如全班的同学都有qq账号,但是晚上回去登陆,却很少碰到同时在线的,在拨号网络时代,上网的资费很高,也很不方便。
这时候的网络社交呈现出泛关系化的特点,也就是大家可能并不认识,但因为共同的话题或者兴趣爱好,在论坛、聊天室进行沟通交流,甚至成为即时通讯工具上的好友。
论坛和聊天室是最初的社交工具,即时通讯工具进了一步,可以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从陌生人,变成熟人。
这时候也开始出现一些主打关系的社交网站,像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