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大帝 > 一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汉武大帝:一一(2/2)


    他扶着刘彻,走到窦太后跟前,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是遵从先帝遗诏,拥立太子即位,然后发丧,布告天下。”窦太后点头,说:“按照既定的程序,你们去办吧!”卫绾迅速做出安排,一面命人布置灵堂,一面招呼文武百官,簇拥着刘彻,到了前殿西侧的昆德殿。那里早就收拾齐整,宽大敞亮,富丽堂皇。因为先帝刚刚去世,所以刘彻不能举行登基大典,只能举行一个简单的即位仪式。他头戴金冠,身穿冕服,端坐于殿中的龙榻上。群臣跪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昆德殿外面,整个未央宫,整个长安城,雪花飞舞,白茫茫一片。这一天,大汉王朝一个皇帝驾崩了,一个皇帝诞生了。驾崩的皇帝刘启,谥号曰“景”,史称汉景帝;诞生的皇帝刘彻,后来的谥号曰“武”,史称汉武帝。正是这位汉武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发展经济,北伐匈奴,通使西域,平定四方,开疆拓土,从而使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以其高度文明的不世辉煌,称雄亚洲,享誉世界。汉武帝刘彻遵从父皇的遗诏,尊祖母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生母王皇后为皇太后,同时册立太子妃陈阿娇为皇后。然后,他改穿白色孝服,返回前殿,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头。窦太后古板着脸,依然没有表情。王太后喜极而泣,跪地向着景帝的遗体说:“皇上!你的儿子已经即位,臣妾请你保佑他吧!”武帝向着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头,其他人则向武帝叩头,异口同声地改称他为“皇上”。未央宫前殿很快改变了面貌。原先的绣帷珠幕已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挽幛和白色的团花。灵堂布置起来,景帝的遗体被移到尸床上,金冠冕服,蓝田玉枕头,五彩绣被褥,嘴里含玉珠,手中握玉佩,头前长明灯,脚下安魂香,熏炉里烟丝袅袅,铜盆里木炭泛红,乐队奏响哀乐,低沉,纡缓,悲切。武帝说:“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回宫歇息,其他人等亦可退去,朕……朕在这里为父皇守灵。”这是他第一次自称“朕”,乍说起来,还有点别扭。王太后关切地说:“皇帝行吗?”武帝说:“母后放心,孩儿要与父皇一诉衷肠。”于是,窦太后和王太后离开了,馆陶长公主、陈阿娇及皇家其他成员离开了,卫绾等文武大臣也离开了。负责守候灵堂的宫监、宫女以及侍卫退至殿外,空旷的前殿里只剩武帝一人。

    灯光摇曳,寒气逼人。武帝恭敬地跪在尸床跟前,回想起父皇的功业,亲身经历和听说过的往事,一幕幕地涌现……汉景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于公元前157年登基。他在位期间,忠实地执行西汉开国初年制定的“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农业,发展生产,薄徭轻赋,节省开支,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内殷富,府库充盈。武帝曾经去过朝廷的库藏,但见那里的钱币和粮食堆积如山,钱币有几百亿缗,串钱的绳子因为时间太久而朽断了,以致散钱的数目无法计算;粮食年年积累,下层的腐烂变质,人不能吃,更有大量的露天堆放,听任风吹雨淋。皇家的马厩里圈着30万匹高头大马,百姓的骡马拴满街巷,有的干脆散放在田野里,夜不归牧。文帝和景帝两朝,创造了国富民强、家给人足的奇迹,赫赫功业,彪炳史册。汉景帝的时候,诸侯王的势力极度膨胀,严重地威胁了中央政权。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策》的建议,实行“削藩”,即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制统治。这一重大举措触动了诸侯王的根本利益,于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狗急跳墙,联合起来,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公然发动叛乱,挑战皇权。七王联合起来,那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汉景帝受其要挟,只好腰斩了晁错。可是,七王叛军得寸进尺,仍向长安进发,刘濞甚至自称“东帝”,公开与中央分庭抗礼。景帝忍无可忍,任用名将周亚夫,率兵镇压。经过三个月的战斗,周亚夫一举平定了叛乱,七王相继被杀或自杀。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政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此,武帝经常引以为豪,说:“父皇端的好气魄!”汉景帝对儿子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这使武帝受益匪浅。武帝清楚地记得,自己十一二岁时,因为贪玩,屡屡荒废学业。父皇非常生气,经常给自己以严厉的惩罚,或罚站罚跪,或罚背诵课文,或罚抄简策写字。一次,武帝逃学,跑出宫去看演百戏。景帝知道了,雷霆大怒,拿起铜制的镇尺,批打儿子的手心,并关了儿子的禁闭,不准吃饭,直到武帝认错并表示悔改为止。景帝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说:“儿啊!你是太子,乃国家根本,日后是要担当大任的。因此,必须学会自律,抓紧少年时光,学好知识和本领。父皇严格要求你,是为你好,希望你能够成才,若过于溺爱或放任不管,那是害你。孩子,你懂吗?”这件事这番话,使年幼的武帝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从那以后,武帝牢记父皇教诲,学习倍加刻苦和勤奋。他学诸子百家,学书算历象,学兵书阵法,学骑马射箭,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武帝想到这些,动情地说:“父皇!孩儿衷心地感谢你,没有你的教导,孩儿哪有今天?”武帝跪在灵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父皇的遗诏。遗诏的核心是中间几句话:“祖制不可轻改,外和匈奴,内恤黎民,重农桑,轻赋役,安分守成为要。”这相当于国策,规定了武帝治国理政的方向。武帝模模糊糊,一时还弄不清它的真正含义,只是隐约觉得,似乎不大符合自己的心意,作为少年天子,哪能仅仅满足于安分守成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