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狼图腾[姜戎] > 第0140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狼图腾[姜戎]:第0140章(2/2)


    根据我的研究,我认为狼图腾和龙图腾至少有以下七个相同的特点:

    其一,最早的狼图腾和龙图腾都出现在蒙古草原或接近蒙古草原的地方。这里恰恰是世界上最大最多最凶猛的蒙古草原狼的故乡,而且草原狼又是游牧民族的同乡,人与狼互相搏杀,互相依存,又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因此,狼的精神和性格对草原人的影响最大,不像北极圈和俄罗斯森林里的狼远离人群,以捕食野生动物为生,对人的影响不大,因此在那里也难以产生狼图腾崇拜。

    其二,原始的狼图腾和龙图腾的头部和颈部相同,长筒形的身体相同。内蒙三星他拉的原始玉龙是狼首龙身,也就是说,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狼图腾和龙图腾头部颈部完全相同,身体也相同,都无鳞片。这表明龙图腾不是由鱼或蛇演变而来的。那时候可能狼图腾就是龙图腾,龙图腾就是狼图腾,两个图腾还没有分家,而它们的家还都在草原。

    其三,狼图腾和龙图腾都会飞,而且都是采用身体上下拱动的姿态飞行。在传说中,无论在蒙古草原还是华夏大地,这两个民族图腾都是飞翔的图腾。在草原,狼图腾可以飞天,把人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而华夏的龙图腾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但是世界上和中国的许多民族的图腾不会飞,例如崇拜熊、牛、猪、猴等等的民族图腾。中华大地上的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图腾都有飞翔的特点,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更为相同的是狼图腾和龙图腾的飞翔姿态,狼在草原上飞奔的姿态是上下起伏的,狼皮筒被挂在高高的木杆顶上被大风吹动的时候也是上下起伏、身体拱动着“飞翔”的;而中华龙在各种古代壁画和雕刻中都被塑造成躬着腰,上下起伏拱动着“飞翔”。这种飞行姿态与狼图腾飞奔和“飞行”的动作相同,但与水中的鱼、蛇和鳄,以及陆上的蛇和蟒的游动动作完全不同。鱼蛇蟒鳄都是靠身体和尾巴左右摆动而前进的。一种行动是“上下拱动”,另一种行动是“左右游动”,这两种不同的动作和姿态,清楚地表明龙图腾不是由鱼蛇蟒鳄这些卵生动物演变而来的,而是由草原陆地的哺乳动物——狼演变而来的。狼是比鱼蛇蟒鳄更高级的动物。而多数中国人却认为龙是水中的鱼和蛇变来的,现在有的人还认为龙的原型是鳄。这些观点没有看出龙与鱼蛇蟒鳄在类别上的本质区别,因而也就把龙图腾精神的本来面目掩盖得越发模糊不清。

    其四,狼图腾和龙图腾虽然都会飞,但是都没有翅膀。在中国人的传说中有“飞虎”、“飞马”等神话形象,其他民族也有“羽蛇”等图腾形象,可是那些会飞的动物都是有翅膀的,50年代的飞马牌香烟的烟盒上就有长着巨大翅膀的飞马形象。那么为什么龙图腾和狼图腾没有翅膀呢?我认为这是因为由于狼图腾没有翅膀,所以由狼图腾演变而来的龙图腾也就没有翅膀。而狼图腾之所以没有翅膀,是因为原始的草原人相信神出鬼没,神通广大的狼会飞,不用翅膀也能飞。

    其五,狼图腾和龙图腾都与中国两个民族的最高崇拜——天崇拜有密切关系。在草原上,草原民族相信狼是腾格里派到草原来保护草原的,还将把崇拜腾格里的人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而在华夏,农耕民族则认为龙是天的化身,而皇帝就是“真龙天子”,神圣不可侵犯。既然汉族的天崇拜是游牧先民从游牧区带到华夏农耕大地的,那么他们也就把狼图腾一同带来了。两个民族的图腾崇拜也就都与天有密切关系了。两个民族的图腾都与天有关,这也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其六,狼图腾与龙图腾都是凶猛可怕的猛兽形象。世界上各民族的图腾有猛兽也有温良的草食动物,许多民族都把牛作为民族图腾。但是为什么华夏民族却把面目如此凶猛狰狞的龙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呢?这是因为任何图腾都具有远古性,龙图腾也不例外,龙图腾是远古时期华夏部族的图腾,那时华夏先祖还是狩猎采集游牧部族,还不是温良敦厚的农耕民族,而中国的绝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把狼作为图腾,由于狼的形象凶猛可怕,所以由狼图腾演变成龙图腾的龙的形象也就异常凶猛可怕了。

    其七,狼和龙都具有不可驯服性。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图腾都是可以驯服的动物,甚至以家畜为图腾。而中国的两大民族的图腾——狼和龙,都具有不可被人驯服的性格。狼是猛兽中最倔强、最不可屈服的动物,熊虎狮鹰大象都可驯,而蒙古草原狼不可驯。由于狼不可驯服,那么由狼图腾演变而来的龙图腾也就不可驯服了。龙是狼精神的承袭者和强化者,它不仅不可被人所“驯化”,相反它还将驯化它的一切臣民。而狼的不可被驯化的精神后来被儒家的皇权至高无上的精神所利用,所强化。

    根据上述狼图腾和龙图腾这些关键性的相同之处,我推测,中华龙图腾很可能就是从草原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就像华夏农耕民族是由草原游牧民族演变而来的一样。由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没有离开草原,所以草原民族的狼图腾也一直没有变形,草原民族从古到今也一直崇拜狼图腾;而在远古,一部分游牧民族离开了草原,进入华夏农耕区,也就把腾格里崇拜和狼图腾崇拜带华夏农耕生活中。游牧为主的黄帝族也可能接受更远的西北游牧民族人口的补充,和接受他们的图腾崇拜的影响。由于,在古代无论牧业和农业都是靠天吃饭,因此,转移到农耕地区的天崇拜也就被保留下来,但是游牧部族变成农耕族以后性格逐渐软化,慢慢变得怕狼狠狼了,那么从草原上带来的狼图腾崇拜就不适应农耕生活,于是原来的狼图腾就慢慢被农耕土地和原土著农耕族所改造,改成了新形象而且又被赋予新内容的龙图腾了。

    在远古,东亚草原一定有崇拜狼图腾的游牧民族;在传说中,伏羲时期的图腾是“人首蛇身”形象的图腾,伏羲神的形象就是“人面蛇身”。后来,经过部族的融合,华夏先人们大概以狼图腾和“人面兽身”图腾为主干,再吸收了游牧部族和原土著农耕族的图腾形象的某些局部,加上了鱼鳞、鹰爪和鹿角等部件,于是狼图腾就变成了龙图腾。在龙图腾创造和融合的过程中,狼图腾的形象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人面蛇身”的形象与后来的威猛可怕的龙形象相差太远,我看过考古出土的仰韶时代的“人面蛇身”陶式图形,那哪是龙啊?简直就像一只壁虎,或者像大头蜈蚣那样的小爬虫,形象阴暗猥琐恶心,毫无审美价值和神圣感。而蛇身上加上狼头,那就不一样了,“狼首蛇身”就基本上有龙的威猛的艺术雏形了。后来的中华龙的形象之所以威猛可怕,震赫人心,还具有审美价值,就在于它具有狼一样猛兽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抽象”的龙一定会有具象的根据,而中华各民族中历史最悠久又最具象的凶猛图腾只有狼图腾。因此,没有狼图腾的形象、性格和精神的参与,中华龙就不能成其为龙,而只能是中华虫。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