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被嫌弃了
林夫人上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年纪渐大,林老爷又突然离世,让这位年华已老的贵夫人生了人生苍茫无法掌控的唏嘘之情,就迫切的想要回到承载了她最无忧幸福的少女时光的京城,那里有她熟悉和向往的一切,关键的是还有她最为亲近的兄长和妹妹。
第二个原因,就是既然出了孝,新晋的大宋最年轻的皇商后辈,怎么着也要到户部报个道,和关键人物们拉拉关系套套交情,也好继续延续林老爷开创的辉煌。
不过这是林夫人的想法,在林华珅的打算里,却是打算着如何积极地、主动的,找到关系,将这个烫手的所谓皇商招牌给扔出去,反正现在林华珅接受了林家的生意,知道了这些明面上的所谓皇商生意其实还不如林老爷背地里开创的一些买卖好赚。
第三个原因,就是一双儿女的婚事了。林夫人作为京城名媛出身,骨子里有一种皇城情结,总觉得京城侯门贵女才是最好的儿媳人选,京城侯门公子才堪配自己仅剩的这枚掌上明珠。林华珅还好说,首先他是支撑门户的嫡子,他的妻子林夫人固然有一些想法,可到底是别人家的女儿嫁进林家来。可林华宝就不妙了,林夫人最近老是摩挲那个给大女儿求来的入宫的牌子,然后用若有所思的目光看着已经十三岁,长得珠圆玉润雪白娇嫩又懂事知礼的女儿,接着就一会儿愁一会儿笑的。
这让林华宝有些毛骨悚然,然后就又那么一丝丝的后悔不该将玥姐儿及早打发出去。反正在渡船上没事做,林华宝除了陪着林夫人说话解闷,就苦着脸跑到林华珅那里,兄妹两个人苦思对策,坚决要想出个法子来逃过进宫这一个劫难。
林华宝和林华珅制定了充分而详细的对策,不过因为缺乏实践的支持,一直还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只能寄希望于林夫人不会忽然突发奇想,打乱兄妹二人的步骤。
那对策说是充分而详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五个字--先下手为强。反正京城里面勋贵多如天上的繁星,随便从里面挑拣几个家世一般但是人品上佳日子能够差不多过得去的人选,再从中选择一个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林华宝不讨厌的,就主动采取主动,争取在入宫之日前搞定这事,绝了林夫人的念想。
在这里林华宝格外感谢这个诡异的大宋的后宫选秀制度,不是被像清朝那般海选,皇帝也不会搞一言堂冷不丁的就下一道旨意说朕看中了你加闺女你立马给我洗净擦干塞进轿子里送到我床上。在这里是每五年一选,由专门机构调查统计民间——不论勋贵还是平民,只要家里女儿特别出色的,这机构就会明察暗访,查得名不虚传就给下发一个牌子,等到五年一度的选秀之时,将女儿送进宫里来就成了。
这就是皇家专用的婚姻介绍所啊,虽然里面的男主角基本上已经确定为皇帝一人,间或添上三两个很不一般的皇室宗亲中出色的王爷世子什么的,而里面的女主角却是有无数,而且各个貌美如花家世非凡,从小就接受了各种训练,脑中也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招数。这些女主角啊,自然只会伺候贵人,那些普通的服侍宫女,都是有专门的机构从民间采买,就算她们入不了皇帝的眼,也就是转而去服侍皇子公主们,待上个三年,也算镀了一层金,回头就算年龄稍大了一些,也不愁没有一个好去处。
当然,也可以不接牌子,若是自家女儿已经有了议亲意向,还可以将牌子送回或者另举荐他人——当然要让那个专门机构再度核查确认才行。
但是,很少,确切的说是还没有听说那个接到牌子的人家退回牌子的,毕竟这种摇身变凤凰还能带着一家人飞上枝头的大好事,任谁都不会放过的,不但是不放过,还有主动寻求一块这样的牌子的,比如林夫人,还有林夫人的嫡妹。安乐侯府的大小姐,林华宝的大表姐,虽然从小按照那个模子培养的,却还没有入选,最后多方活动得了这么一块牌子进了宫。虽然当时老皇帝根本就没有再纳妃嫔的打算,大表姐另派给公主做了侍读,可现在新皇登基,到底是受用了她,现在也封了嫔,也算是一宫主位了。
林夫人眼睛都绿了,在船上忍不住就和乔嬷嬷嘀咕起来,要一到了京城,就去和她那嫡妹,也就是那个安乐侯府的侯夫人打探打探,当时给外甥女请的哪位教养嬷嬷,回头给自己女儿临时抱佛脚的,以备两年后的入宫选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