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吊坠不见了
天越来越黑了,山路也越来越难走,本来有七八家的报社派了记者过来,但最后大家都害怕了,断断续续的就走掉了五家记者,最后只剩下三个人为了在第一时间对我们两大集团深入山区做慈善的举动报道出去,才冒着生命危险跟着我和王经理一同继续前进。
青农集团的代表是王经理,他这一次只带了他的助手一起出来,而我,却只带了我的司机,加上这三个记者,一共也就只有七个人最后在崎岖的山路中战战兢兢的到达了目的地。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当地向导的话,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怕一走进去,就很难出的来了。
当地向导了一位年逾五十岁的村长,由于他是这个村的村长,所以对这个地方仅有的五十三户人家了若指掌,只要外面的人有人进来,他都是非常热心的给他们当起了向导。
这里崇山峻岭,烟雾缭绕,如果不看这里的经济条件的话,绝对是个放松身心、环境优美的人间仙境,可是当你看到这里的人家的时候,一股酸楚之情就油然而生。
我们最后被村长安排到这个村的最富有的一个家庭里面去居住,说富有,那只是相对于他们这个地方,这个村子而言的。
这一家子共有二十几个人,典型的四代同堂,年纪最大的有八十多岁了,而年纪最小的一个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他们家一共有六间房子,这六间算是供人居住的最“高级”的房间了,其实也就是用夯土累建起来的,屋顶用的也是最普通的茅草了,而就是因为这六间用夯土盖起来的 土房子,让他们家成为了这个村子的首富。
我绕着他们家的外围走了一圈,发现房子的右手边还有两间随意打起来的草房子,很显然,这是供牲畜家禽呆的地方。
村长热情洋溢的把我们带了过来,他们家二十多口人集体站在门口欢迎我们的到来,即使他们在这个村子是首富,但是对我们了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大人们的脸上泛着幸福的光芒,即使他们的脸上同样也是布满了因为长年辛苦劳作而变得黝黑和爬满了皱纹。
小孩子惹人心酸,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对我们的到来很是好奇,更好奇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装束,其实他们这个村子都是苗族人,所以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服装,他们长年累月就在大山里面,一辈子可能都未走出去一次,对我们这样陌生人的到来自然是无比的欢迎。
我们七个人面面相觑,对于这么贫困的地方,也只是在电视上见过,今天,我们算是对这里的贫困程度有了自己的见解了,毕竟这是我们自己在这亲眼目睹。
这一整座山只有两户人家,其中的一户就是我们今晚要落脚的这一家,他们家在半山腰,方圆十里以内没有任何一户邻居,而另一户则在山脚下,同样的距离,也是没有邻居。这个村子非常的不集中,因为地势的关系,所以很难把房子都盖在一。
晚上我们和他们一家子围在一起吃饭,都是一些他们这里山上所独有的山里的野菜野味,看着一道道黑糊糊的菜,我和王经理相对望了一眼,一点食味都没有。
再看看一直跟着我们的三个记者,此刻他们也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摄影机器设备,也没有多大的心肠再盯着我们了,现在眼前的这种情况都让大家心酸,即便是这些势力而又冷血的记者,仿佛现在也是个软心肠的人。
我掏出口袋里的手机,本想给游胜赫打个电话,可是手机一开机就发现一点信号都没有,我当时就想啊,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居然可以闭塞到这种程度,而且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里还是有电源的,虽然每家每户都只是一只小电灯泡,但这小电灯泡也是去年的时候才接到这个村子的,真不敢想象以前没有灯光的时候,他们都是怎么一天一天的生活过来的?
我无奈的拿着手机举在头顶到处找信号,才发现有一双眼睛正一眨不眨的盯着我的手机的,这双黝黑而又清澈的双眼正是来自这个家庭最小的一个小男孩的身上,他叫哈吉,是这个家里面最小的一个孩子,他穿着他们民族自己的服装,身上脏兮兮的,可想而知他是有多久没换衣服了,这里本来就缺水源,他们往往因为一担水而不得不走八公里的山路去挑,况且这里又是极度贫困的村子,不要说孩子了,就连大人都没几件像样的衣服,这个哈吉又怎么有可能还有其他的衣服可以换?
他看着我的手机,眼里闪着光,我知道,手机这东西,他们从来都没见过。
“哈吉,过来,告诉阿姨,你是不是喜欢这个?”我摇晃着手机,示意站在一旁的回家哈吉过来,我就是想和他说说话,多了解了解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