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要何柱国取代东北军首脑地位并逐步走上汉奸的道路,无论为了人格和民族气节都绝无考虑余地。
但是为了全面应付,何柱国表面上推说事关重大不好轻易决定,暗中立即详细报告张学良,建议从速准备一切。
落合提出这个要求后,要何柱国从速作出决定,他都采取拖延办法,一直没有给落合肯定的答复。
至12月8日,就发生了关东军铁甲车炮击山海关的事件,这无疑是日方对何柱国的威逼。
在他出面交涉的时候,日本一方面要他承认炮击事件系出误会,以应付当时的国际联盟;另方面进一步逼他创立所谓独立自治的局面。
落合单独同何柱国密谈,他说日本已下定决心完成并巩固“满洲国”的地位,为此决定两案:其一由关东军采取直接行动,占领并封锁长城各口;另一案让何柱国出面缓冲,立即在滦东和热河地区建立独立自治区。
如果何柱国能同意第二个方案,日本立即给他二百万日元,军队全部饷械另由日本供给。否则日本只能采取直接行动,届时不但占领长城各口,如有必要,即使进取平津也无所顾惜。接着他引用中国的一句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要我不要错失良机,否则将与东北军同归于尽,后悔莫及。最后申明,他是奉命与我最后交涉,必须当机立断。
至此,何柱国已完全明白,事情已到了最后时刻,除了誓死一拼之外,再无其他选择。
惟眼前第一步必须抽身赶往北平与张学良共商全面军事部署。
于是他先作一缓兵之计,声言先行认可炮击事件的解决,作为善意的表示,而独立自治之事则稍待数日会有明白具体的答复。
何柱国星夜赶往北平,同张学良开了几天秘密军事会议,作了全面的军事部署,由商震的第三十二军开赴滦河支援何柱国,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开赴喜峰口,王以哲军开赴古北口,万福林和谬橙流军推进到他的右翼界岭口以北地区。
1933年元旦早上,何柱国在北平得知山海关情势紧张,断定战争即将爆发,才立即赶回山海关前线。
因战事早已料定,作战计划也早已决定,主要是坚定不移地把主力布置在北戴河至界岭口一线与敌人决战,而山海关战场则尽可能实行阻击。
所以何柱国并未觉得紧张忙乱,倒是一年多来的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的为难情景终于如释重负,不觉哼出两句诗来:“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想,1933年1月1日中午,山海关的日本侨民忽然接到日本宪兵队的通知,立刻迁往“南海”——即八国联军营盘所在地。日侨纷纷动身,中国百姓见状,知道要有大事发生,也收拾细软乘车出城逃难。
晚22点40分左右,南海日本兵营向山海关城内发射重炮弹5发。
23点50分,日军向车站及南关一带进行鸣枪示威,大搞恐吓活动,扰乱人心,并指挥伪满便衣队进占山海关城。日军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军队击退了伪满便衣队。
午夜时分,日军直接出面向山海关守军提出四个条件:
1.南关归日军警戒;
2.南关中国驻军撤退城内;
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
4.撤退城墙上的中国军队。
面对无理侵略行径,驻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于是日军采取了进一步措施,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
此种境况之下,日军进攻山海关已成定局,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