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纪事:如履薄冰 第七十五章 一块廉价的土地(下)(2/2)
欧洲大陆,甚至是远东,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王,即使是立宪那也起码有个主心骨。亲自将国王拔下神坛的法国人因此而收到了全欧洲的反对,反法联盟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卷土重来,其根本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要证明法国人是错的吗?
若法国人没错,每一个帝国君主将面临权利合法性的挑战,所有建筑在平民头顶上的特权将不再拥有存在的根基,这恐怕是比战胜法兰西瓜分法国更强大的促战因素。
那如果我们有国王呢?如果这位国王是我?
拿破仑的心底不禁萌生了对至高权利的****。
他,从科西嘉的一名炮兵起家,如今已经是帝国的最高执政官。两年的时间内他像火箭般的蹿升绝对不是偶然,因为他,法国此时才能保持领土完整;因为他,来攻打的意大利军被压制回本土,并俯首称臣;因为他,哈布斯堡家族的旗帜被彻底的踩在法国人脚下;也是因为他,法兰西才能单挑并完胜欧洲诸国一洗法**队懦弱的衰名。
他现在只是缺少一个更荣耀的称谓,若是以君主的身份,他则有权与欧洲诸国平起平坐,在对外联盟或者进攻方面占据了地位和声势优势,不再是泥腿子出身的军阀了。
同时皇帝这个名词的****力是无穷的,一个有期限的执政官,哪怕是终身执政,也是有理可循容易被推翻的,而皇帝则不同。
但是曾一度强烈反对君主制的法兰西,此时究竟对皇帝保佑多大的排斥感呢?对此拿破仑也没有把握,所以他决定,没有把握的事就公开投票选举
女皇十六年十月,法兰西帝国开展了全面民选活动,全国六千多个城镇按照大小不同分别获得数票至上百票不等的投票权,公开投票选择究竟是同意成立法兰西帝国还是共和国。活动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一个多月,或许并不是每一位平民尤其是穷困潦倒的农民有资格投票,但至少每一个位有地位的绅士和富商都投出了自己的意见。
最终结果皆大欢喜,在君权倒台后被恐怖主义笼罩了好几个月的法兰西,在外强不断扣门入侵的法兰西,拿破仑*波拿巴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了人们的追捧,三百五十多万票赞成成立法兰西帝国,而只有不到三千票反对。
民望、人气和声势,一切就位。女皇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晚,巴黎城礼炮轰鸣了整整****,人们彻夜难眠的话语声、庆典前期的奏乐声都被礼炮轰鸣声覆盖了,整座洛可可风格的巴黎古城都兴奋的震颤起来。
就连教皇庇护六世都不得从梵蒂冈亲自前来巴黎给他加冕,只因为目前意大利的教皇属地现如今也被控制在拿破仑的大军手中。
巴黎圣母院门口,簇拥着四个骑兵方阵和一个团的帝国卫队。拿破仑乘坐着镶嵌帝国徽记的黄金马车,在八匹覆以白色马衣,带着红色摩洛哥真皮马具和青铜马嚼的骏马牵引下行至圣母院。
后续加冕典礼与惯常的情况差不多,不信教的拿破仑对于庇护六世自然没有什么尊重,整个仪式也是为了走形式:因为只有被教皇加冕的君主才有资格成为皇帝而不是国王。通过加冕,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立刻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凌驾于英国国王之上的荣誉。
圣彼得堡冬宫,女皇陛下在人事部送来的“拿破仑大事记”上最后一栏,加冕称帝的位置画了个圈,将称帝两字浓重的勾勒出来。
与她知晓的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偏差,早了二十多年出生的科西嘉小子还是被野心膨胀了理智。
拿破仑称帝,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既然欧洲各国都可以有世袭君主,某些君主的来历也并不都是那么名正言顺,那底层贵族出身的拿破仑称帝又有什么关系呢?重点是他称帝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仍旧是资本主义帝国,而不是封建帝国,这也是最先进的沙俄帝国、大英帝国和目前比较开明的普鲁士共同的国家性质。
但问题就出在帝制上,所谓帝制和共和制的区别就是在君权的高低。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下,资本主义帝制也就是君权凌驾于臣权;而共和制则是议会,或者说是大资本家们决定总统权力。
因此作为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其皇帝拿破仑的个人观点将极其重要,高度左右了法国对内对外的全部政策。
女皇陛下很清楚,拿破仑此人是个野心家,从最初的底层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当上皇帝恐怕也不足以令他满足。而他对军队的把持也使得他必须将战争延续下去,经济退败的法兰西,根本没有能力长期供养一只百万大军,哪怕是不要军饷的人民军队那也是要吃要喝要炮弹的啊。因此必须对抗外来侵略的情况下拿破仑唯有以战养战,以占领区的财富供养他的军队,维持他的统治。而习惯了掠夺的军队就像一辆撒不住的马车,会一直奔腾下去直到撞毁。
于是战争无法停止,他的帝国建立在高度集中的军权**下,那么军队的声音便是他拿破仑的声音,即使没有外来战争,他们也会发动新的战争以获取暴利。
女皇陛下微微一笑,战争,只要发生在帝国国境之外,那么就请持续下去吧,别人的衰弱我们成长的养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