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末 > 第七十一章 ――进还是退?

底色 字色 字号

回到清末:第七十一章 ――进还是退?(1/2)

    对于英、美、法三国的“不合理”要求,清廷再想尽一切办法拖延了近一个多星期后,终于认识到没有办法再把这件事情给拖下去了,而且这样一件大事,也不是是靠拖真就可以拖得过去的。三国的全权代表霍必澜,几乎每天都要跑到各国总理衙门,找恭亲王要清廷的正式答复。

    所以,在朝堂之上,满清的那些王公大臣们,只好重新齐聚一堂,开始商讨一个彻底地解决之道。当然,到底该如何解决这次危机,英明神武的光绪皇帝陛下,再一次重申了他绝对不会重蹈昔日世祖皇帝所犯下的错误。也就是分封异姓王爷,直接造成康熙年间所爆发的,差一点就动摇国本的三蕃之乱。

    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制约之下,清廷的那些王公大臣们终于暂时性的冰释前嫌,各方势力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精诚合作,最终拿出了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优的解决方案来。

    在对圣旨得用辞造句经过反复推敲和研究之后,朝廷最终发出圣旨,“擢升姚兴华为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尚三眼花翎,入京上调军机处,兼梳吏部尚书,统筹全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竟是于当初恭亲王所提出来的那个方案相去不远。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初恭亲王还提出来要让姚兴华做军纪首辅,结果这一条被近来已经很少直接露面的慈禧皇太后,直接给拿掉了。毕竟孙毓汶作为慈禧现如今仅存的几个得力爪牙,无论如何也还是要挺一挺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就连一力主张隐忍、和平解决此次危机的恭亲王、醇亲王一派,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至于那位视姚兴华为毕生最恨之人的大清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对这样的结果是否能够满意倒不是显得那么重要了。

    朝廷作出了决策,那圣旨自然是会在第一时间就从北京发出去。考虑到圣旨的庄严性,电报这种高新科技产物是绝对不予考虑的,虽然从北京到南京路途遥远,可是在使用八百里加急进行运送的话,也耽搁不了几天。

    当这样的圣旨交到还一直被蒙在鼓励,浑然不觉自己就要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的姚兴华的手中的时候,着实把姚兴华给弄了个莫名其妙。

    “朝廷里又出了什么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给了我如此丰厚的封赏呢?看来最近我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到了整合湖广和闽浙五省的经济体制上了,朝廷方面还是需要继续加派人手,加大力气啊。”

    就在姚兴华一个人傻呆呆的站在那里,自以为是地瞎寻思的时候,这一切事端的罪魁祸首严复正好从门外走了进来。

    严复挑这个时候上门来找姚兴华,为的是什么,不用说光用猜的,也能知道他这是投案自首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