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末:第六十八章 ――南中国互惠条约(下)(2/2)
听着姚兴华滔滔不绝的述说,张之洞的心里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不要说跟上这个时代的前进脚步。甚至就连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自己昔日的属下,如今的朝中重臣,张之洞都觉得自己有些难以跟得上了。
“哎”张之洞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一生后,对姚兴华说道:“兴华,你说的这些我又岂能不知呢?想我洋洋天朝上国,之所以沦落到如今这班田地,皆是因这不平等的条约所累,今日你能凭着一己之力,颠倒乾坤令英国人同意放弃之前的不平等条约,重新与我国签署新的合约,这其中你付出了多少辛劳,我可以想见,所以,在这里我代表四万万国民,谢谢你了。”
话说到这里,张之洞竟站起身来要给姚兴华跪下。张之洞的这个突然举动,可把姚兴华吓得不清,在急忙拉住张之洞后,姚兴华说道:“大人,你我都是大清的官员,都是权掌一方的封疆大吏,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所作的也不过是些份内之事罢了,又岂敢担大人如此大礼啊。”
敢做大事,事毕而不骄。张之洞在心底里,对姚兴华评价较当初在广州城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兴华,我感谢不仅仅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着普天之下四万万的百姓,你也是受之无愧的。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的就是,你今时今日所做的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朝廷的恩准,就擅自决断的,你这样的行为,朝廷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朝廷现在可能会因为还要依靠你牵制那些洋人和李鸿章,不会对你怎样,可是难保将来不会对你秋后算账,所以你还是应该早做准备为是啊。”
张之洞善意的警告,姚兴华仅仅报一笑,“大人,古人常常称颂碧血丹心,学生虽然不才,可也是常读圣贤之书,懂得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的道理,至于朝廷和皇上会怎么想,是否真的会卸磨杀驴,那也不是您和我所能揣度的,一切都还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姚兴华这番话说的可谓是无奈之急,不过这也就是姚兴华为了应付张之洞的“好意”,临时在脑子里组织出来应景的。因为姚兴华终究不能够明目张胆就对张之洞直言,朝廷和皇上怎么想没关系,反正我早已经做好了造反的准备,只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而已吧。
不过姚兴华这番话说得可怜,还真就勾起了张之洞的怜悯之心,对这姚兴华动情地说到:“兴华,你切放宽心,如若朝廷真的作出了这自断臂膀的荒扭之事来,老夫定会上书朝廷,全力为你开脱的。”
对于张之洞这样的大清朝忠臣,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已经足以让姚兴华感动不已了,“能得到大人的这番话,学生心满意足矣。”
姚兴华在武汉一共待了七天的时间,在这几天时间里,姚兴华与张之洞之间,举行了多次的磋商。虽然姚兴华最终也没能说服谨慎的张之洞,全面投入两江经济区的怀抱中来。不过双方最终还是商定,在湖广两省全境,将全面对持有两江总督府颁发商业执照的商人进行开放。这些持有两江商业执照商人,在湖广境内投资、办厂、经商,享受与两江相同的商业政策和律法。湖广两省承认两江发行的新式银元和纸币的价值,同意上述两种货币在湖广两省境内自由流通和汇兑等等。